學校每年的招生計劃根據實際情況都會有所不同,因此在報考之前,學生及家長對相關意向學校的招生計劃進行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沒有不勞而獲這種好事,也沒有天上可以掉的餡餅的好事,退一萬步說,就算是天上掉餡餅,太懶的人也接不住。如果沒有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那就不要希望有你想要的結果。只有你用竭盡所能,努力到無能為力,才能有所收獲。
廣州南武中學國際部招生計劃
共招35名,其中計劃內招收20名,計劃外招收15名(無南武中學文憑)。
廣州南武中學國際部建校歷史
1901年春,在河南龍溪首約成立"群學書社",后轉遷于海幢寺園照堂,易名為"南武公學會"。"公學會"在園照堂附殿開設課堂,招收"公學會"同仁子女共12人就讀,取校名為"南武兩等小學堂"(這也是廣州歷史上第一間男女同校學習的學堂),是南武中學的前身。
學校以"南武"命名,其理由有:①"南武城"是周代文章典制,代表古代文明;②"南武"是廣東省城最古的名稱,是廣東人親手建立的名城;③"南武"二字最能代表粵人英爽、文明、勤勞、勇敢、堅忍等優良性格。櫛風沐雨,滄海桑田。經過歷代南武人的艱苦創業,如今的南武中學,已成為鑲嵌在珠江南岸一顆璀璨的明珠。
廣州南武中學國際部辦學特色
學校秉承百年校訓“堅忍、奉公、力學、愛國”,在長期的教改和科研實踐,提煉出了“育人為本,拓展潛能”的教育理念,創造了“拓潛教育”的辦學特色。南武中學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和優秀的革命傳統。
上世紀早期發生在廣東的許多著名的歷史事件,都留有南武學生的英名,如“省港大罷工”中的溫健公、“黃花崗起義”中的潘達微、“南京湯山狙擊戰”的李冠那、中國運動員在國際競賽中獲得第一塊金牌的是該校早期學生陳彥、校友譚天度是中國共產黨黨齡最長的黨員之一、被國家領導人譽為開創中國歷史新紀元的世紀松、校友梁焯輝是中國乒乓球第一代掌門人。早年的教育部部長黃炎培曾稱譽當時的南武“體育固馳名于南國,文化亦推重于中原”,并將廣州的南武和天津的南開并稱謂“北有南開,南有南武”。
在面對困難時,同學們也要保持一顆最初的心,方能得到最好的結果。培養自己的能力,去堅持自己的夢想,一步一步,總會到達理想的港灣。無論做什么,你付出了多少,便會有多少的收獲,當你日復一日的去做某一件事情的時候,這個過程很漫長,你會失去信心,可是請不要擔心,當你堅持下去,會發現,原來你已經走了這么多的路途,其實并沒有你想像的那么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