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金寨第一中學,簡稱金寨一中,始建于1949年10月,1978年升格為六安地區重點中學。2001年8月,與擁有50多年校史的金寨師范合并,組建新的金寨一中(包括金寨教師進修學校)。
1949年10月建于金寨鎮,稱皖北行署金寨初級中學,縣長劉偉兼校長,有教員2人,工友1人,學生12人。同年冬招插班生32名,年底學校遷洪灣鄉,1951年遷至麻埠。1957年遷新縣城梅山鎮史河岸畔的冷水潭灣,省人民政府定名安徽省金寨中學,秋季高中招生1個班,學生52人,為本縣第一所完全中學。1978年改名安徽省金寨第一中學,定為六安地區和金寨縣重點中學。1985年,該校有兩幢教學樓,一幢實驗樓,全校總建筑面積為12816平方米,其中教室面積3384平方米,教師住房5010平方米,學生寢室1210平方米,實驗樓1232平方米。教學儀器462件,生物標本218件,理、化、生實驗同時可開25組,儀器設備總價值約4萬元,其中圖書資料萬余冊毀于“文化大革命”,1987年藏圖書1500多冊。1986年10月設立校辦企業服務部,有小面包廠、小商店、小旅社等小企業,固定資產達6萬元。1986~1987年總收入2萬余元。校辦企業基本上解決了教職工家屬子女就業問題。1987年有27個教學班,學生1501人,教職工111人,其中教學人員79人。教職工中黨員47人。1983年6月,全校有20人連續從教25年以上,獲得國家頒發的“園丁”榮譽紀念章。1983~1987年被評為省、地、縣三級先進個人64人次,省、地級優秀班主任1人。1987年,章成仁獲全國優秀班主任稱號。
學校有7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5800人,教職工350人,特級教師4人,研究生學歷24人,高級教師141人,一級教師47人。十余位教師分別是市、縣教研會理事,一大批骨干教師成為市、縣學科帶頭人,十余位教師成為市縣級“師德標兵”、省部級勞模和先進工作者。有國家和省、市級教研課題,百余篇教育教學論文在國家、省、市獲獎或省級以上報刊發表,數十人在各級教學比賽中獲獎。
金寨一中位于新城區東北角、現代產業園的西南角,即江天路以東,經天路以北,石船路以南,長江路以西區域,占地面積300畝。分為教學區、運動區和生活區三個版塊。主要建筑有綜合樓、教學樓、體育館、田徑運動場、藝術樓、餐廳、學生公寓、教師周轉宿舍等共18幢,總建筑面積121000㎡。該工程由合肥工業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規劃設計,并獲得中國建筑學會舉辦的規劃建筑設計競賽金獎。老校區分東、西兩個校區,分別坐落于史河兩岸,總占地面積230畝,環境優美。擁有教學樓3幢、辦公樓2幢、圖書樓2幢、藝術樓1幢、科學館2幢、學生公寓7幢、2個運動場及現代化的教學設施。現老校區東區原址用作安徽省金寨縣第二中學和梅山鎮第二小學校區。
學校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在“繼承”和“創新”的結合上求突破;堅持以管理為抓手,在“科學”和“人本”的結合上求實效;堅持以后勤為保障,在“適度”和“超前”的結合上求平衡。學校著眼于實現按年級“2+1”分區辦學,按照“精品+特色”的發展思路,成功實施了“中等生戰略”,教育教學質量連年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