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中學誕生于烽火硝煙的抗戰時期,其前身是1938年創建的上海私立安徽中學太和分校,1942年改為國立二十一中(江蘇連云中學前身),后來國立二十一中西遷。解放后重建為安徽省太和中學,是一所有著悠久歷史和光榮革命傳統的學 校。國立二十一中前后辦了3年多,一共培養3000多名學子,蕭縣籍學生就有200余人。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文興、著名畫家卓然等,都曾就讀于此。他們還慶幸在那兵荒馬亂的年月沒有中斷學業。從國立二十一中走出的學子,解放后,積極主動服務于新中國各行各業的建設,大部分從事教育事業。
太和中學以“一種理念(以人為本、自主發展理念)、兩個結合(科學管理與思想教育結合,教育科研與教學實踐結合)、三項建設(人文環境建設,學術環境建設,文化環境建設)、四種意識(生本意識,育人意識,全局意識,創新意識)”為核心的教育辦學總體思路,與時俱進,特色鮮明。以“依法治校、民主辦校、科研興校”為方針,形成了“嚴謹、敬業、博學、奉獻”的教風和“和諧、文明、求實、奮進”的校風。
太和中學業績斐然:被國家教育部、共青團中央聯合授予“全國讀書活動先進單位”;被確定為國家“九五”教育科研課題《誘思探究現代教學論——誘思探究深化探索》重點實驗基地,并被授予優秀實驗研究基地稱號;被安徽省教育廳命名為“安徽省示范高中”、授予“電化教育一類達標學校”;被清華大學命名為電化教育“典范學校”;被安徽師范大學確定為“教育實習基地”;被空軍工程大學確定為“生源基地”學校;被評為“安徽省花園式學校”、“安徽省文明單位”、“安徽省綠色學校”、“安徽省全民健身運動先進單位”;;連年被評為“阜陽市文明單位”、“阜陽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阜陽市教育系統綜合評比先進單位”;被縣委、縣政府連年授予“太和縣文明單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范單位”等榮譽稱號。在全國物理奧林匹克競賽中,36人獲獎(全縣共62人),其中省級6人,市級30人;在全國英語奧林匹克競賽太和賽區高中組競賽中,囊括全縣前三名等等。太和中學的飛速發展贏得了省、市、縣各級領導的高度贊譽。2020年6月17日,獲得2020年度“全國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動特色單位”稱號。
太和中學將以悠久的文化底蘊為基礎,以改革開放的春風為機遇,以領導的親切關懷為動力,以“嚴謹的教風、勤奮的學風、和諧的校風”為保證,以全體師生的主人翁精神為凝聚力,銳意進取,開拓創新,進一步發揮示范作用和輻射功能,帶動整個太和縣乃至阜陽市的中學教育走向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