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一中始建于1906年。1906年9月28日,保定市第一中學的前身保定府官立中學堂成立。1912年民國建元后,保定府官立中學堂改稱直隸第六中學校。1914年(民國三年),更名為“直隸省立第六中學校”。1928年,更名為“河北省立第六中學校”。1933年,更名為“河北省立保定中學校”。1949年,定名為“河北保定一中”。1954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中學。1978年,被確定為河北省首批辦好的24所重點中學之一。2000年被市政府授予“窗口學校”榮譽。世界著名生物學家牛滿江、冶金專家王之璽、地質學家譚錫疇、物化專家張玉奎等四位院士,現代考古奠基人蘇秉琦、中國圖書館學創始人王重民、《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詞曲作者曹火星、著名演員村里、原國家女足隊長王麗萍、110米欄亞洲冠軍史冬鵬、全國首批戰斗機女飛行員張博等均出自保定一中。該校以“嚴謹、求實、勤奮、創新”為校訓,秉承“強化科技與人文并重的校園文化,形成具有百年底蘊的學術氛圍,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辦優質學校,為高校輸送能參與21世紀國際競爭的人才”的教育理念向全國名校邁進。
保定一中位于保定市府河南岸三豐中路39號,占地面積150畝,是花園式學校。硬件設施居全國中學一流水平。每個教室配備多功能一體機、實物投影、電視等先進設備;有6000平方米的功能齊全的科學館;有2800平方米的藏書豐富的圖書館;有3800平方米的多功能體育館,有標準的塑膠體育場、草皮足球場及網球場;有7500平方米的學生餐飲洗浴綜合樓;有容納2800人同時入住的學生公寓樓。這一切都為保定一中的莘莘學子搭建了成功的平臺。
保定一中師資雄厚,其中特級教師1人,正高級教師5人,高級教師106人,2名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和全國優秀教師,41名省市優秀教育工作者和骨干教師,140人次在保定市教學標兵、教學能手、評優課競賽中獲一等獎。保定一中名師群體為學生的成長提供了優質的教育。
學校始終堅持以教學為中心,把貫徹教學常規和教育創新結合起來,因材施教,以培養興趣和提高能力為主線,進行“合作探究、師生互動”的課堂教學,將被動學習改變為主動探究。學校堅持科研興校,積極開展校本科研,先后承擔了100多項國家級、省級、市級科研課題的研究,教育科研成績顯著,是全國教育科研先進單位。1984年以來,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保定一中走出了43名省市高考狀元,高考上線人數連年遞增,贏得了“狀元之鄉”美譽。同時,該校成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多所國家重點大學的生源基地。歷屆本一本二上線人數在保定市遙遙領先,連年榮獲保定市“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立功單位”和“培養拔尖優秀高中畢業生立功單位”稱號。
新形勢下,學校以“立德樹人”為核心,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核心素養”為培育方向,著力推進新課程體系建設。目前,學校各個學科逐步制定課程綱要,完善學科課程群,并對各類校本課程進行整合,把科技、文化、社團等活動融入教學課程,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選擇的課程“大餐”。機器人競賽小組、牛滿江生物科學院、丁香文學社、記者團、笛簫協會、文化論壇、合唱團、交響樂團等百余個學生社團,校內外活動異彩紛呈,為學生發揮特長提供了舞臺。學校建設有眾多多功能廳——科學館專設牛滿江機器人工作室、五度空間工作室、單片機制作室、生物觀察室、科技報告廳;田家炳樓專設張玉奎STEAM夢工廠、STEAM分享區和冰心圖書漂流吧,為學生提供多元化課程平臺。學校還在重點大學建立教育基地,力求讓學生走出小課堂走進大課堂,培養了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
學校先后榮獲“全國文明單位”、“全國文明校園”、“全國青少年科技活動先進集體”、“全國中學教育科研聯合體理事學校”、“全國招飛工作先進單位”、“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先進單位”、“國家級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校”、“全國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優秀學校”、“河北省教育系統先進單位”、“河北省新課改示范學校”、“河北省教育科研先導型實驗學校”、“河北省藝術教育示范學校”、“河北省綠色學校”、“河北省安全工作先進單位”、“河北省示范家長學校”、“保定市培養拔尖人才立功單位”、“保定市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立功單位”等稱號。良好的校風、學風為每一位學子營造了“和優秀孩子賽跑”的良好氛圍,為每一位學子全面發展助力,為每一位學子終身發展莫基。
保定市第一中學怎么樣、好不好,大家可以通過獲取學校獲得的榮譽、辦學、宿舍條件、報讀優勢以及專業體系等信息來全面的了解,通
保定市第一中學創建于1906年,1954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中學,1978年,被命名為河北省首批辦好的24所重點中學之一,2000年被市政府授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