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一五九中學原名北京市第三女子中學,是一所具有近九十年歷史,享有盛譽的完全中學。創始人是著名教育家熊希齡先生、陶行知先生和幼兒教育家張雪門先生。學校的辦學理念是:追求卓越,師生共同發展。培養有風度、有品位、有修養的教師和學生。2020年4月26日,學校被認定為北京市第二批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達標學校。
學校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他們愛崗敬業,業務精良。有以特級教師余蘭老師為代表的8名西城區學科帶頭人;11名校級學科帶頭人;同時有68人取得了碩士或碩士研究生課程班的證書;還有12人正在讀研究生課程。讀研率占教師和管理人員的67%。學校現代化信息技術教育蓬勃開展,被評為市級電化教育優類校,98年西城區在該校召開了“計算機軟件開發和利用”的現場會。
該校以課程改革為核心,重視師魂的鑄造,加強青年教師的培養,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學校發揚“正己、敬業、愛生”教風,從學習型教師起步、向科研型教師邁進,已被全校教職工所認同,并已經成為所有教師共同的行為準則。教師主要源于北師大培養的最優秀畢業生,學校有最充足的師資后備力量,學校教學有非常強的再加工能力。學校注重師德建設和骨干教師、青年教師培養,“有追求,善學習,勤思考,勇實踐,實踐中能反思,遇問題會探究,學術上有專攻,教研上出成果”成為每位教師的追求。學校提倡骨干教師發揮帶動和示范作用,激勵青年教師迅速成長,形成了有力于教師和諧、健康成長的長效競爭機制,建立起了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學習型和研究型”教師隊伍。學校德育建設重視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統一,倡導德育的人文性,以對人的關愛和尊重為核心,不斷探索德育自主性、層次性、整體性建設,效果顯著。
在“構建學生的健全人格,打好學生的發展基礎”的理念指導下,該校“尊重學生自主,倡導人文教育,重視環境熏陶,強調道德實踐”,努力實現“三兼優一發展”(人格和身心發展兼優,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兼優,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兼優,個性得到健康發展)的目標。學校治校從嚴、務實,注重觀念管理與情感交流。學校重視校風建設,在長期探索、實踐中形成了“奉獻、務實”的群體精神,“爭創一流”的群體意識,“勤奮、廉潔、奉公”的干風,“團結、模范、求實”的黨風,“正己、敬業、愛生”的教風和“勤奮、文明、樸素”的學風。
多年來,教育教學質量穩定在西城區較高水平。在德育上努力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爭優意識、吃苦意識、嚴格要求意識。堅持小、近、嚴、細、實、新、親的原則。德育的特色是:賞識教育、懲戒教育、活動教育。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批獲得了北京市“健康促進學校”金牌校的稱號。良好的校風和學風受到好評。在教學上從“實”字入手,強化有效教學,從把好“六關”做起:把好備課關,備學生、備教材、備考綱、備教法,常備常新;把好上課關,嚴格要求,嚴密組織,積極調動,全員參與;把好作業關,全批全改,及時反饋,培養學生良好習慣;把好改錯關,要求學生建立改錯題本,查缺補漏,指導學生把書念薄;把好階段復習檢查關,學完一個章節,復習一個章節,檢測一個章節,落實一個章節;把好輔導關,及時進行有針對性的集體或個體輔導,避免問題的積累。在抓好細節的基礎上,扎實推進了教學質量的逐年提高。曾被評為首都文明單位、北京市德育先進校,北京市文明禮儀示范校、北京市百所好家長學校、北京市教育改革特色學校、全國和諧校園之星等榮譽稱號。
“健康第一”是學校工作的指導思想,1999年、2000年分別通過了健康促進學校銅牌和銀牌驗收,2002年3月通過北京市健康促進學校驗收。2000年被命名為中國青少年素質教育研究實踐基地,2001年被命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EPD項目實驗學校。2002年被命名為北京市心理教育實驗學校。三十一中是北京市體育項目(排球)傳統學校,西城區體育項目(游泳)傳統校。在游泳、京昆、鍵盤樂、書法、繪畫等方面也有出色表現。該校是北京市第一所推廣軟式排球的學校。學校排球代表隊曾代表北京市參加全國中學生排球比賽。其中,排球、游泳等一直保持市、區比賽前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