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第十五中國際部簡介
步入長沙市城區中心的侯家塘商業圈,在這個溢彩流光的繁華地段,毗鄰賀龍體育場的黃金碼頭,有一顆熠熠生輝的璀璨明珠,那就是長沙市第十五中學。她西臨芙蓉路,南倚勞動路,東靠梓園路,處于長沙市商業、文體中心區域和交通樞紐位置。
學校創辦于1922年,迄今已有90年的歷史。當年,湖南教育界名宿賓步程、曹典球等人創辦“湖南私立明憲女子初級中學”,立“公勇勤樸”校訓,行“化民成俗”誓言,以“明德所以親民,憲章斯能立教”為辦學宗旨,奠定了十五中教育的千秋偉業!1945年學校改名為市四女中,1956年定名為長沙市第十五中學。2002年被湖南省教育廳授牌為“湖南省重點中學”,2004年被湖南省教育廳授牌為首批“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級中學”。90年來,十五中學三易其名,五遷其址,為國家培育了五萬余名合格畢業生。有以王建國、黃學東、魏煒等為代表的學界巨子,還走出了著名歌唱家李谷一、著名考古學家宋少華、著名經濟學家宋敏等一大批名家。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碩士研究生導師1人,國家級骨干教師2人,特級教師1人,高級教師68人,18人取得研究生學歷或在讀研究生。教師隊伍陣容整齊,結構合理,任課教師學歷合格率100%,并呈高學歷發展趨勢。各學科均有中青年骨干教師,有省、市優秀教師20人,高考命題教師1人,8人擔任省、市學科專業學會理事和兼職教研員。有國家級普通話測試員2人。
學校是湖南省園林式單位。校園面積47000多㎡,生均面積達32㎡,總建筑面積 45000 ㎡,綠化覆蓋率達到57%。經過2011年提質改造,舊貌換新顏。如今徜徉在校園,香樟如蓋,綠草成茵。亭臺軒榭,朝迎旭日;小橋流水,夕送晚霞。整個校園環境宜人,格調高雅,文化氣息濃郁。
學校設施齊全。有現代一流的教學樓、科學館、體藝館。作為湖南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擁有符合省級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的各項現代教育技術設備。現有專用的理、化、生儀器室和實驗室共12間,科技活動室1間,通用技術教室3間。有全自動錄播室、校園電視臺演播室,建有校園網。每個教學班配備有整套多媒體設備。學生宿舍設置有衛生間、盥洗間、空調、頂扇,功能設施齊全,通風采光良好。市級A級食堂,設備齊全,干凈有序。
學校圖書館設施完善,配置規范。圖書總藏書量12萬余冊,人均超過45冊。萬有文庫擁有明憲女中傳承下來的古籍藏書16000余冊,被資深專家譽為“珍寶之物”,有極高的收藏價值。
長沙第十五中國際部辦學理念
2005年,為了提升學校發展的內涵,學校以人本教育思想為核心,把歷史文化傳統積淀與時代精神、未來理想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確立了“追求卓越,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倡導并實施“卓越教育”。
卓越教育要求全面提高學校管理的水平;全面提高師資水平;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水平。學生高水平的素質表現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但不是五者平均對待,不分先后,而是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學校堅守“成人為先”的育人思想、堅定“低進高出、高進優出”的育人策略、堅持“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育人信念,依托“德育導師制”的落實,形成了“人人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氛圍,構建了“五化三自兩翼”的校本德育工作模式;落實感恩教育、養成教育、勵志教育等德育主題;不斷強化星級班級評選、青年黨校學習、社團活動、志愿者活動等載體。經過幾年的探索,構建了學校引導、文化浸潤、學生自主的校本德育特色,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
卓越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強調進步,反對淘汰;強調普及,反對篩選;強調選擇適合學生的教育方式,反對選擇適合教育方式的學生。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差生,只有差異;只要發揮潛能,都能獲得成功。
教師在卓越教育施教過程中導向(引導學習方向)、導學(輔導學習方法)、導用(指導應用知識和技能)、導評(誘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因此,卓越教育課堂教學評價不偏重教師的表演,而注重學生的表現,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主動積極地學習,實現了師生互動、小組互動、生生互動,從而促進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最大發揮,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先進的辦學理念對辦學實踐起到了很好的指導和帶動作用。追求卓越成為是一種目標激勵,增強了學校的凝聚力,增大了師生的內動力,涌現了許多奮勇拼搏、創優爭先的典型,引領學校走文化引領、質量立校的特色化內涵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