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北大崇左附屬實驗學校是一所經崇左市人民政府批準成立,由北大青鳥文教集團廣西北大學業教育投資有限公司和崇左市教育局聯合創辦的一所集小學、中學為一體的寄宿制公助民辦優質學校,2017年9月1日正式開學。
學校從北大青鳥文教集團已在全國成功創辦的三十八所學校中汲取其豐富管理經驗,以他們培養的優秀人才和強大的教育資源庫、教育智囊團作為學校發展的有力支撐。深化交流與合作,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品牌影響力。
學校有強大的管理團隊。分別從北京市和廣西區內重點名校以及北大青鳥文教集團內部聘請“全國優秀校長”、“中國教育改革創新人物”、“八桂名校長”等教育行家擔任學校管理層領導。他們愛崗敬業,能力超群。
學校擁有一批素質過硬、作風優良、結構合理的的教師隊伍。
在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學校將建成一所政府放心、家長滿意、學生樂學的高規格高品位的現代化學校。
【辦學理念】
人文人本,臻于至善
人文人本 以人為本最早來源于《管子》一書“霸言”篇中,其中有一段這樣說:“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為本。本理則國固,本亂則國危。” 管仲提出的"以人為本"應該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這種精神需要傳承和發揚。北京大學校徽由魯迅先生于1917年8月設計完成,“北大”兩個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構成背對背的兩個側立的人像,而“大字”構成了一個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的理念在于,要“以人為本”;校徽的象征意義在于,北大當肩負開啟民智的重大使命。因此我校提出“以人為本”理念,充分體現“一切為了學生”的核心思想。
臻于至善 “臻于至善”最早源自詞語“止于至善”,而“止于至善”語出《四書·大學》首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真正的道理就是正己律己的為人之道,必須以“明德”自律,使自己成為“明德”之人,培養仁愛之德,通過不懈努力,達到盡善盡美而后才能停止,并且要保持完美的境界。這與社會主義新時代培養人才要求“立德樹人”一脈相承,這是我們北大學子一生的追求。
【辦學目標】
建設一所融合北大文化特質、彰顯現代教育活力的附屬學校。
北大文化特質:北大一百多年沉淀出來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精神傳統和追求真理、追求卓越、培養人才、繁榮學術、造福人民、服務社會的理念。在百年辦學的歷史過程中,北大形成了自身獨特的教育文化。
北大崇左附屬實驗學校在辦學過程中,不但要繼承了這種精神與文化,而且要根據中學生的身心特點以及學校地理、人文、歷史、政治及經濟環境,對學生和學校的發展有著自己的定位。作為北大附校的學生,要加深對傳統文化的認知與理解,尊重他人,關心他人,愛護自己,敬畏生命;要有善于探究的精神,學會理性思維,求真創新;能感知美好的事物,逐步增強審美能力,增強藝術修養;遇事能擔當,見解獨立,合作包容。簡而言之,就是崇尚科學精神、凸顯人文底色、注重藝術熏陶、發展獨立人格。
【辦學優勢】
☆辦學集團化:學校舉辦單位北大青鳥文教集團已經分別在北京、天津、四川、河南、廣東、廣西、浙江、貴州等地成功創辦了三十八所學校,形成了集團辦學規模,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所創辦的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優異,在當地享有很高的信譽。
☆優秀的管理團隊:學校分別從北京市和廣西區內重點名校以及北大青鳥文教集團內部聘請“全國優秀校長”、“中國教育改革創新人物”、“八桂名校長”等教育行家擔任學校管理層領導。他們愛崗敬業,能力超群
☆精良的師資隊伍:學校分別從北大青鳥文教集團系統內學校、從全國各地聘請有豐富教學經驗、教學能力強以及優秀的大學碩士生或本科應屆畢業生組成教師團隊,師資配備合理、文化多元。
☆資深的專家顧問:聘請北京大學教授、南寧市和柳州市教科所領導和教研員、北大附屬實驗學校其他校區領導教師組成專家顧問團隊,為學校教育教學保駕護航。
☆豐富的學習渠道:學生可通過北大青鳥文教集團資源平臺學習北京大學優秀文化,寒暑假期間還可以到北京大學參觀學習,也可以到分布全國各地的北大附屬實驗學校其它校區交流學習,可以與兄弟學校的師生攜手出國游學。
☆全封閉半軍事化的管理:學校實行全寄宿、全封閉半軍事化管理,學生不受外界干擾。校內管理嚴格規范,學生紀律嚴明,保障學生人身安全,能夠安心學習和生活,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高分培訓 直通北大:對接北京大學博雅培訓計劃,在北京大學和北大青鳥文教集團教育專家的協助下,有計劃培訓優秀學子,為有意向經過自主招生渠道報讀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等國內知名大學的學子提供幫助。
【辦學特色】
小班化教學
一對一輔導
個性化的跟蹤管理
全天候托管
直通北大的高分培訓
【辦學思想】
學校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堅持以“一個中心、兩個重點、三個優化、四個優勢、五個滿意”的辦學思想。
一個中心——以教育教學為中心;
二個重點——突出特色辦學、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個優化——優化生源結構、優化師資結構、優化教育資源;
四個優勢——發揮品牌、體制、學制、社會資源優勢;
五個滿意——達到學生、家長、老師、學校和社會五個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