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創建之初,系由林珠光、俞昌檀、楊銀仙、郭瑞人,陳仰曾、葉鴻寶等六位愛國華僑聯合籌資興辦,是一所僑辦公助的私立中學。至六十年代初,學校已初具規模。當時,學校除在國內招生外,還接收海外僑生,在校僑生數曾多達二百余人。學校經“文革”沖擊,至一九六八年全國復課時,華僑董事會已潰散,由政府出資扶持重新開學。此后,學校轉制為公立中學。曾先后易名“東方紅中學”,“福州第二十六中學”。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統戰、僑務政策逐步落實。在華僑校友努力和政府的支持下,一九八三年十月,學校恢復了“福州華僑中學”的校名。此后,省、市教育行政部門在財政撥款、師資配備等方面給予傾斜照顧,愛國華僑也積極捐資興學。
辦學思想
學校秉承“篤學上進,勵志報國”的校訓,形成“團結、上進、勤奮、進取”的校風,力行“敬業奉獻、嚴謹治學、為人師表”的教風,追求“勤學、善思、好問”的學風,堅持“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讓每個孩子都成為有用人才”的辦學理念,聚焦學生的核心素養,把學生培養成明德至善,有文化素養、有國際視野、有創新精神的時代新人。
辦學特色
1995年9月,習近平同志在閩工作期間為我校題詞:“弘揚愛國傳統,傳播中華文化”。他希望一代又一代僑中人厚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老一輩華僑的愛國傳統,發揮僑校作用,做好中華文化的傳播工作。近年來,學校在省市僑界朋友的支持下,在學校董事會的助力下,將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華僑精神深度融合,締造具有僑校特色校園文化,形成具有僑校辦學特色“僑魂德澤、止於至善”和“1334”育人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