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第三中學簡介
學校地處廣州市區中心地帶,交通便利,30多路公交車途徑。學校占地面積近五萬平方米,設施設備配套完備,全校近100間課室和各種功能室全部配備多媒體教學平臺,全部安裝空調,擁有有最新裝備的理、化、生實驗室19間,IT實驗室2間,電腦室4間,藝術樓1幢,5層的圖書館面積達3000多平方米;學校建有先進的1000兆主干校園網,擁有國際標準400米環型跑道運動場,7600平方米室內多功能體育館,25×50米標準游泳池,獨立籃球場5個,其他球場7個,乒乓球臺一批,課室、實驗室等各種現代化教學專用場室均達到省級標準。極大地滿足了學生學習和活動的需要。同時,學校還有能容納1000多名學生就餐的飯堂。是目前越秀區乃至廣州市中心城區面積最大、校園環境最優美、設施設備最完善、硬件條件最好的名校之一。
學校現有80個教學班,學生3600多人,校級領導5人,中層干部9人,現有在職教職工288人,專任教師258人。其中高級教師103人,一級教師127人,研究生學歷63人,在職特級教師2人,廣州市名校長1人,廣州市名教師1人。廣東省教育系統"百、千、萬人才工程"培養對象3人,南粵優秀教師2人,南粵教壇新秀3人。廣州市優秀教育工作者2人,廣州市骨干教師6人,廣州市優秀教師近30人,廣州市優秀班主任16人。越秀區專業技術拔尖人才1人,越秀區名校長1人,越秀區名教師3人,越秀區模范教師2人,越秀區教壇新秀20人。從全國各地引進學科帶頭人20人。各學科均有市、區教研會理事和年級中心組成員。
廣州第三中學辦學歷史
歷史悠久廣州市第三中學創建于1863年,前身是圣心中學和明德女中兩所教會學校,至今已有百年歷史,是廣州地區歷史最悠久的名校之一。辦學來,三中培育了大批優秀人才,如:中央軍事部長楊殷;著名抗日將領、原十九路軍參謀長黃強;原廣東省副省長兼統戰部長楊康華;原廣東省副省長李蘭芳;原廣州市政協副主席梅日新;現廣州市政協副主席郭錫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蘇式冬、林仲湘、張煉強、李平日等教授;著名足球專家、原中國足球隊主教練蘇永舜;著名歌唱家羅天嬋;廣州市尊師重教促進會會長蘇巨漢等。
廣州市第三中學,1978年定為越秀區重點中學,1994年成為首批省一級學校。學校擁有60個教學班,3200名學生,教職員工人數192人(教師175人),其中,特級教師3名,高級教師60人,碩士研究生22人,參加過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學習的教師有數十人。2011年,該校被指定為廣州市第一批創建示范性高中學校之一。2007年通過廣東省國家級示范性高中督導驗收,評為廣東省教學水平優秀等級。
1863年,法國天主教教會在約瑟路(現三中校址)興建了一間頗具規模的學校,命名為廣州圣心書院。該書院以學外文為主,兼修中文,校長是法籍黎神父,教師大多數為外籍修道士,也有少數教中文的中國教師。1914年(民國三年),改為四年制廣州私立圣心中學,1945年,又改名為啟育中學。
1925年,天主教廣州教區出資,在圣心中學相鄰的一塊空地上新建了兩座樓房,開辦明德女子中學,學校全部招收女學生,由當時廣東省財政廳長馮祝萬的夫人陳秉卿女士任校長。1952年9月,啟育中學與明德女中一起將學校獻給政府,合并成廣州市第三中學。同時并入三中的還有越山中學,真光中學高中部,南武中學高中部,新中華會計學校,珠海大學,東方無線電學校,導正、華夏、協和等三間名校的聯合體。
1952年學校定名為廣州三中以來,學校歷屆領導班子全面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歷代三中人“承前啟后,繼往開來”,保證了學校長盛不衰。學校1978年被評為廣州市越秀區重點中學,1993年被評為廣東省首批省一級學校,1998年8月,又順利通過廣東省一級學校第一次復評。2006年,學校順利通過了廣東省國家級示范性高中初期督導驗收。2004學年,廣州市第96中學并入廣州市第三中學.2009學年,廣州市第三十四中學并入廣州市第三中學,成為廣州市第三中學東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