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沙滘中學簡介
廣州市番禺區洛浦沙滘中學于1986年8月建校,學生主要來源于沙滘島三村條村,于2010年9月順利搬入現校區,學校總建筑面積2萬多平方米,現有18個教學班,學生近800人,在編教職工55人,研究生學歷2人,中學高級教師9人,中學一級教師31人。隨著新校的搬遷并投入使用,學校的硬件建設得到了一次飛躍,變成了一所環境優美、設備設施先進的先進學校。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學校進一步從“立足學校內涵發展、建設優質學校文化”入手,緊緊圍繞“文化”與“精神”精心打造具有“龍舟精神”的高品位學校文化和具有生命活力的“奮勇爭先”的師生共同體,為了更好地提升學校辦學質量,學校確定了“龍舟文化”建設的特色目標,并提出了“文化育人”的辦學要求,構建有效課堂,推進“三維呈現”、“2*2”小組互助共進課堂教學模式;不斷打造體藝特色項目:如足球、田徑體育特色項目;舞蹈、剪紙藝術特色項目,使學校的文化建設和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創建“龍舟文化”學校文化品牌。
學校2008年5月份順利通過了廣州市義務教育規范化學校的評估,2012年被評為番禺區校園文化建設二等獎,2013年被評為首批廣州市義務教育階段特色學校(龍舟文化),2014年被評為“廣州市安全文明校園”稱號,2015年被評為番禺區踐行“上品教化”區域教育理念示范校、廣東省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廣州市健康學校,學校每年都被評為北片先進學校,2009、2010、2012、2013年獲番禺區初中畢業班工作二等獎。2012、2013學年番禺區初中辦學績效二等獎。
廣州沙滘中學辦學理念
一、傳承優良傳統,以龍舟精神構建辦學理念學校教育的發展需要“文化”與“精神”的引領。根據學校的發展歷程及實際情況,立足已有的文化積淀,學校確立了“同舟共濟擊水中流”作為精神文化建設的價值取向。我們是基于以下兩方面的考慮:一是基于傳承優良傳統的考慮。學校傳統作風是“樸實”,“樸實”體現了樸素辛勤、踏踏實實,這一作風不但體現在教師,也體現在學生和家長。學校是農村中學,所處的鄉村民風純樸、尊師重教、人才輩出,所屬村委也十分關心與支持學校的發展。
我們的學生樸實善良,我們的老師自強自信,在學校條件較差的情況下,憑著對教育事業赤誠之心,憑著對學生無限的真情,憑著對客觀事實寬容豁達的心態,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創造了一次又一次教育教學的佳績,教學質量穩步提高。這是團結拼搏、自強不息之優良傳統的體現,我們有必要把這種優良傳統加以傳承。而龍舟精神在于“團結拼搏,奮進爭先”,這是對樸實之風的一種傳承與深化,團結拼搏是學校的優良傳統,奮進爭先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傳承優良傳統是我們發展的基礎,開拓創新是我們發展的的動力,爭先進位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因而我們隨了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全力創新才能開拓學校的新局面。
二是基于傳統地域文化資源優勢。本土文化是中華民族得以繁衍發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結晶,是區別于任何其它文明的唯一特征,是民族凝聚力和進取心的真正動因!番禺區洛浦街沙滘島是珠江水域的一個島,狀似龍舟。居民依河而居,“開門見水,舉步登舟”,居民自幼就與水打上交道,水上活動得天獨厚,尤其龍舟活動更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地方特色明顯。沙溪、洛溪村龍舟隊在區、市級的龍舟競賽中多次折桂。上漖村作為番禺地區乃至珠江三角洲的龍舟制造基地,現有龍船廠14間,富有“龍窩”之稱,廈滘村龍舟活動也非常活躍,龍舟文化傳承深厚。
作為具有深厚龍舟底蘊的沙滘龍舟傳統文化,廣泛而深刻地植根于社會民眾,我們有責任將它繼承和發揚,使其發出燦爛的光環,從而增強師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為學校的進一步發展產生原動力。早在2004年番禺區進行“區域文化資源開發與利用”課題研究時,我們就確定了“龍舟文化”作為研究項目,一直開展相關的研究活動,到2008年“龍舟文化”立項為省級研究課題,更推動了研究活動的深入開展。本土優秀文讓學生更有親切感,易于整合學校與社會的教育資源。讓學生感染本土地域優秀文化,讓優秀文化得以傳承是我們的著辦點,讓學生成為更具適應力、競爭力和創造力的人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以“傳承龍舟文化,詮釋龍舟精神”作為文化建設的主線,同時,整合學校各方面的工作,用精神引領學校的工作,使目標更具體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