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石阡中學位于文筆山麓,成立于1934年,時名為石阡縣立初級中學校。1970年更名為貴州省初級中學,2001年再次更名為貴州省石阡中學。2007年停止初中招生,現為完全高級中學。在推進新課程改革的進程中,把學校辦成環境優雅的精神家園。在軟件方面有所提高之后,將不斷創新自己的管理模式,從理性的高度進行反思,實現石阡中學跨越式發展。爭到2020年達到“國家級示范性學校”的水平,在五年內把石阡中學建設成銅仁地區、乃至貴州省的優質教育基地,為國家全面建設適應新形勢的棟梁之才**智力支持。
以鄧小平“三個面向”的教育理論和第三次全教會精神為指引,以胡錦濤主席的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中國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綱要》、《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教育部頒發的《面向二十一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為指南,認真學習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政策,明確辦學方向,順應課程改革的時代潮流,抓住機遇,深化改革,全力推進教育創新,全面推進實施素質教育,加強學校管理,改善辦學條件,全面提高質量,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堅持以人為本,走“科研興校,科研促教”之路,強化石中教育的品牌意識,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進程,實現我校教育事業的適度超前發展,在當地、省至全國發揮示范性和試驗性作用,為建設教育強縣作貢獻。
以創建“貴州省二類示范高中”為核心目標,繼續加強省級文明學校的建設,抓住創建省級示范高中的有利時機,全面實施“石阡中學四大發展戰略”——“以名師創名校戰略”、“以優質的管理,實現石阡中學跨越式發展戰略”、“以教科研強校戰略”“以凈化、美化校園創花園式學校戰略”,全面提升學校在基礎設施、內部管理、隊伍建設、教育質量、“三風”建設、教育科研等方面達到新水準,力爭五年內把石阡中學建設成銅仁地區、乃至貴州省的優質教育基地,為國家全面建設適應新形勢的棟梁之才**智力支持。
學校連續十余年獲全市同類校教育教學質量評比前三名。先后獲“省級示范性高中”、“省級園林式單位”、“五四紅旗團委”、 “全國第九屆民運會表演類二等獎”、“全省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省優秀校園文化活動成果獎”、“地區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
學校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定期舉辦各種活動,如“文筆山之春”文藝晚會、田徑運動會、“十佳歌手”大賽,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協會、文學愛好者協會、乒乓球愛好者協會、棋類愛好者協會、街舞愛好者協會等多個學生社團,為學生發展和特長展示**了廣闊的平臺。
學校基礎設施完善,辦學條件優越,有圖書館1棟,共有藏書12萬余冊,教學樓3棟,學生宿舍5棟,實驗樓1棟,綜合辦公樓1棟,建有全市最現代化的室內體育館1個,標準400米塑膠運動場1個。所有教師辦公室均安裝空調和辦公用電腦,所有教室均安裝多媒體教學設備。
1)校舍建設三年內完成8400平方米,其中綜合科技辦公樓2560平方米左右,師生食堂2168平方米左右,學生公寓3172平方米;綠化均達3.8平方米以上,達到綠化、凈化、美化;興建體育館一座和300米標準跑道;2)實驗室設施設備按省三類達標以上要求配置;興建一幢5280平方米實驗教學樓,儀器按國家教學儀器配備目錄I類標準配齊;多媒體點化教室、教師電子備課室、計算機網絡教室、語言實驗室按省一級達標標準以上配置;勞技專用教師,配備標準按普通中學勞動技術教學器材配備目錄一類配齊;音樂、美術、體育教室以及器材教室,按省三類達標標準以上配置;圖書均45冊以上,報刊種類達100種以上,各類工具書達200種以上,實現運用計算機進行圖書管理;電子閱覽室按省三類達標標準以上配置;建設科技活動室;3)繼續完善教工活動中心。
貴州省石阡中學(石阡一中)坐落在縣城湯山鎮文筆山下、龍川河畔。清光緒三年(1877年),知府楊熙瑞在縣城龍底江西岸歧鳳山下的明德書院舊址修建龍川書院。
光緒三十年(1904年)廢科舉后,龍川書院改為中學堂,是為石阡中等教育的發端。1934年3月5日,石阡縣立初級中學成立招生,時名為石阡縣立初級中學校,林萬杰先生任校長。1970年更名為貴州省初級中學。2001年停止初中招生,再次更名為貴州省石阡中學,現為完全高級中學。
學校辦學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從1934年創辦至今,已走過79年的光輝歷程。如今學校已是一所環境優美,設施齊全,師資雄厚,制度完善,管理科學的省級示范性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