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丈一中位于古丈縣城西邊最高處,與枝柳鐵路和省道1828線相鄰,南接自治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吉首,北通國家森林公園張家界,周圍群山環抱,茶園星羅棋布。校園四季花木競秀,綠樹成蔭,鳥語花香與濃郁的文化氣息相得益彰。學校從創建,四遷校址,五易校名。
古丈縣第一中學成立于1943年3月,是古丈縣唯一的完全中學,是湘西自治州首批掛牌的示范性高級中學,湘西自治州基礎教育教學研究試驗學校,也是常德市一中對口扶助學校和湖南長郡中學遠程教育合作學校。
縣中是當時古丈最高學府,各界人士,尤其是知識界,正如歌詞所講“重責何辭雙肩”的前提下,本著服務桑梓,為桑梓育人的思想,大多為其關心。可說是有錢的出錢,有智的獻智。當時凡古丈知名人士,基本都在學校里任過職或任過教(含兼課)。凡是到縣中任職的知識分子,俸米只拿外籍教師的一半,尤其是進步老師向遠宜等的積極活動,對學生更有感染。向遠宜又名肖離,古丈白洋溪人,北大學生,他和他愛人肖鳳當時都是由陜北輾轉來到湘西。他在學校教過國文、地理、音樂、體育等課程,還任過一屆教導主任。他到校后曾引導學生鬧過一次學潮,矛頭是對準當時警察局無理扣壓學生。他要求學生要經常寫日記。他還號召學生去他宿舍看他寫的大量日記和在陜北時自辦報紙等。他所教的歌,基本是反映陜北一帶勞動人民奮起抗戰的歌曲。尤其是由于他積極活動,引起國民黨當局的注意,他被迫離開古丈前的傍晚給臨時招攏來的一群學生突擊教唱的《不要皺著眉頭》一歌,更是激發青年學生要向困難作斗爭,尋求光明出路的戰斗號角。
從2008年秋季開始,學校分為一校兩區,老校區為本部高中部,新校區為初中部。兩校區位置優越,環境優美,本部校區春暉亭、百米畫廊、宣傳窗、人物雕塑等無不體現著濃郁的文化氣息。新校區布局合理,校舍嶄新,已成為全縣中小學校建設的亮點。兩校區共占地面積100畝,建筑面積4萬平方米。老校區有全州一流的語音智能廣播系統和電子監控系統,有10間長郡直播教室和一間多媒體教室。新校區的教育教學設施和設備已逐步添置到位。
學校現有教學班級54個,在籍學生3000余人。其中高中部35個,學生2000余人;初中部19個,學生1000余人。在崗教職工達231人,其中高中部162人,初中部69人。
近年來,學校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省州有關部門和省市兄弟學校的大力支持和幫扶下,堅持“全面發展,學有特長”的辦學思想,“以優美的環境陶冶學生心靈,以科學的手段培養學生成才”的辦學精神,狠抓制度建設和民主管理,大力實施素質教育,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學校先后榮獲了“省級文明單位”、 “省級園林式單位”、 “湖南省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先進學校”、 “州國防教育先進單位” 、“州示范性高中督導評估優秀學校”、“州學習型學校”等多項榮譽。高考本科上線率和錄取率逐年穩步上升,這里曾出過全州文科狀元胡嵐,圓夢清華的翟民。學校文體活動豐富多彩,素質教育成效顯著。一年一度的藝術節、班級籃球賽,使藝體人才不斷涌現。學校男女籃球隊曾在全州中學生籃球運動會中先后獲得冠軍,多項田徑比賽項目獲得好名次。2006年近千名學生參加湖南電視臺電視劇《血色湘西》的拍攝演出,播出后獲得廣泛好評。學校教科研活動開展如火如荼,在各級各類學科競賽中,有700多人次獲州級以上獎勵。特別是課題研究,學校2007年共有6個國家級子課題在評選中分獲一二三等獎,一個課題獲省立項。
如今初中部的整體搬遷,給學校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挑戰。在機遇和挑戰面前,學校行政班子決心團結一心,不畏艱難,集中民智,創新發展,堅持走“以人為本”、“質量立校”、“科研強校”之路,努力向“環境優美、管理科學、師資精良、質量全優”的省級示范性中學邁進。
學校經過六十年的發展,現有校園面積67畝,建筑面積2.5萬平方米,是建校初期的四十余倍;現有36個班,教職工148人,學生2200人,是建校初期的十余倍。學校培育了著名歌唱家何紀光、文壇驕子肖離、“扶貧司令”彭楚政等杰出人才。學校的發展也受到了省、州、縣各級領導的重視,湖南省副省長許云昭、原副省長唐之享、教育廳廳長張放平、原廳長蔣作斌都曾到校視察,對少數民族地區能有此等有特色的學校大加贊賞,學校的發展大大推動了貧困山區教育事業的發展,為古丈的發展作出了極大的貢獻。學校連續四年被評為省“優秀考點”,2002年被評為湖南省“文明衛生先進單位”,2003年被評為州“雙文明建設模范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