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概況。洪湖市第一中學濫觴于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創辦的江峰書院,1951年,洪湖縣建制,校名更為湖北省洪湖縣新堤中學。1952年8月,校名更為湖北省洪湖初級中學。1956年秋,學校開辦高中,成為洪湖教育史上第一所完全中學,同時定校名為湖北省洪湖第一中學,1959年列為湖北省首批重點中學。1978年,校名改為湖北省洪湖縣第一中學。1987年7月,洪湖縣撤縣建市,校名隨之更為洪湖市第一中學。1999年9月,學校從位于洪湖市城區赤衛路的老校區整體搬遷至洪湖市文泉東路77號。新建的洪湖市第一中學占地面積230多畝,現有在籍學生4500多人,在職教師270多人。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教職工代表大會審議制、教職工聘任制的管理體制。2011年6月,學校被評為荊州市示范學校;2003年2月,學校被評為湖北省示范學校;2010年1月,經湖北省政府教育督導室復評,學校繼續保留省級示范中學稱號,2013年11月,學校再次通過省級示范中學復查。
辦學特色。洪湖市第一中學在實踐中逐步探索出一條“科研興校、質量立校、特色強校”之路。學校站在新課改的潮頭,改革教學模式,培養全面人才。堅持“規范+特色”的辦學模式,圍繞“合格+特長”的育人目標,構建“開放+和諧”的多元化學習模式,使學校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學校通過開展常規性教研、反思性教研和專題詞性教研,推動教學與教研有機結合。學校被湖北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評為全省教育科學研究50強學校。
洪湖一中從傳統中挖掘,在實踐中提煉,凝結出了“熔鑄高尚人格,培養創新思維,打造高素質的現代人”的辦學理念。隨著辦學理念的升華,形成了“誠信、弘毅、求是、創新”的校訓,“篤學、審問、善思、求新”的學風和“厚德、博學、嚴謹、拓新”的教風。
洪湖是一塊具有光榮革命歷史的土地,全市現有15座革命烈士紀念碑,4個革命烈士紀念館,還有烈士陵園、革命歷史博物館和革命遺址群。洪湖市第一中學高度重視革命傳統教育,把紅色傳統教育作為辦學特色,教育學生樹立祖國利益高于一切,立志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世界觀。洪湖市境內的淡水湖泊洪湖是全國少有的未被污染的淡水湖泊,在開展紅色傳統教育的同時,洪湖人民愛環境、保護大自然的優良傳統也成為洪湖一中可利用的重要課程資源,在藍田自然保護區,洪湖白鰭豚保護區和洪湖濕地自然保護區建立自然生態教育基地,組織學生參觀考察,使他們懂得保護環境,珍惜自然,熱愛生命。
師資隊伍。經過歷史的積淀和老師們自身歷練,洪湖市第一中學一直擁有一支陣容強大的教師隊伍。2位教師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范,5位教師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1位教師被評為全國師德先進個人,1位領導被評為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8位教師被評為湖北省特級教師,2位教師被評為湖北省骨干教師,3位教師被評為湖北省優秀教師;2位教師被評為湖北省勞動模范,1位教師被評為湖北省模范班主任,6位教師被評為湖北省先進工作者。另有1位教師被評為荊州市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荊州市人民政府專項津貼;2名教師被評為荊州市勞動模范。
辦學成就。自洪湖市第一中學1959年第一屆高中生畢業至今,總共為高等學校輸送合格新生21000多人,其中考入北京大學35人,清華大學39人,少年班9人。學生嚴浩、謝杉、孫尚陽分別奪取湖北省高考文科第一名、第三名和第五名,學生肖馳洋、胡文強分別奪取湖北省高考理科第二名、第八名。
進入新世紀以來,洪湖一中有500多名學生在數、理、化、生、英語、勞技等競賽中獲國家、省級獎,在物理、數學奧賽中多次奪取荊州市團體獎,在各類報刊發表文章270多篇。學校不斷與中國人民大學附中、北京四中、深大附中、深圳實驗中學、華中師大一附中等名校學習交流。學校2003年被評為湖北省科研五十強學校、湖北省園林式學校、連續五年被評為湖北省安全文明學校。
辦學條件。洪湖市第一中學1999年實現整體搬遷,辦學條件得到根本改善,躍居全省同類學校前列。學校占地面積230多畝,總建筑面積72312.9㎡。各種輔助設施和消防設施都按高標準、高規格、高品位執行。學校各類教學儀器設備總值近億元。學校現有普通教室70間,音樂、舞蹈、美術和書法等專業教室4間,729平方的演播室1間,實驗室10間,科技活動室7間,辦公室、會文議室74間,可住學生1248人的學生寢室4棟286間。學校圖書館內有書庫4間,藏書42000冊,面積720平方米;學生閱覽室3間,面積500平方米;教師閱覽室1間,面積150平方米。學校建有符合國際田聯規范標準的400米田徑運動場,并配有4000人的看臺;學校先后建有塑料籃球場9個,玻璃鋼乒乓球臺1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