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邱縣第一中學,始建于1937年,現擁有南北兩個校區,占地面積二百多畝,有初、高中兩個辦學層次,現有教學班133個,教職工共452人且結構合理,其中特級教師9人,高級教師近140人,中級教師115人,年輕教師占教師總人數的比例達60%,在校學生共8000多人。霍邱一中辦學成績顯著,高考本科達線人數不斷攀升。
霍邱一中誕生于1937年,馬維岳、謝麟祥、鐘潤先等為學校創始人,原國家文物局局長著名考古學家王冶秋先生及原魯迅博物館館長北大教授李何林先生都是學校的創始人之一,其中馬維岳先生個人出資一千銀元作為學校的開辦費,校名為霍邱縣縣中。1942年學校在原初中建制基礎上開始招高中,1949年改名為霍邱中學,1969年同霍邱城關初中、霍邱農業技術學校三校合并,成立了霍邱縣“五·七”中學,1973年更名為霍邱縣第一中學,1978年確立為六安地區重點中學,2001年被評為安徽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幾十年來,學校為高等學校、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人才。其中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出類拔萃的典型代表有:戴際宏、王新年、裴國璽、馬勇、畢傳學、陳軍等一大批蜚聲海內外的科技精英;張樾、苗振亞、鄒明、馬自強、萬惠明等活躍在文學、藝術領域的著名作家、藝術家等等。在新一屆領導班子帶領下,全校上下齊心協力、真抓實干得到了社會的充分肯定,并先后獲得了多項榮譽,如:省第六屆文明單位、省電化教育設備一類達標學校、省中學生心理健康研究會理事學校、六安市文明單位、校務公開先進學校、教學成果獎,并于05年被教育部、國家環保總局授予國家級先進綠色學校等等,教育教學整體質量有了明顯提高。霍邱一中的發展可以劃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解放前(1937~1949年)。在這段時間內除正常的上課外,經常有地下黨員深入學校進行抗日宣傳和革命活動。 第二階段為解放初期(1949~1966年)。在這一階段,學校經歷了新舊教育制度的變革,大躍進年代,反右傾運動和三年困難時期,學校在貫徹無產階級教育方針的同時見證著社會的變革,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也為解放初期社會主義建設培養了大批的優秀人才。
第三階段為文革時期(1966~1976年),在這一階段,受文革思潮的影響,學校經歷了從霍邱中學到五*七中學的過程,主要分為“停課鬧革命”、“落實五*七指示精神,實行開門辦學”和“學朝農,辦分校”三個階段,工宣隊進駐學校,多數教師挨批,辦學模式和管理體制發生了根本變化,同時,在這一階段我校也有極為優秀的學生代表,勇救四清工作隊員而英勇獻身的初中學生苑家芳烈士,72屆畢業文革后留學法國的陳軍博士,73年初中畢業,入選國家青年籃球隊的女球員蔣敏,曾是國家青年隊的主力隊員,75屆畢業生龍波是國家手球隊的主力隊員,運動健將。
第四階段為新時期的霍邱一中(1977年-)。這是學校的快速發展階段,學校恢復了正常的管理體制和辦學模式,1978年學校被確定為六安地區重點中學,同年開始在全縣招收優秀學生,在全縣各完中選拔了一批優秀高一學生進入一中高二年級學習,組成當時的高二(6)班,79年高考取得了非常優異的成績,涌現了王圣乾、陳文、馬勇、張立幫等一大批優秀畢業生,同時在全縣優秀初中畢業生中招收兩個重點班,80年高考再次取得優異成績,培養了曹達士、畢傳學、王進毅等一批優秀畢業生。此后,學校經過了幾個快速發展階段,一是78年至98年,改革開放前20年學校的辦學規模基本穩定,高初中六個年級,每個年級四個班,在校學生1200人左右,教學質量穩定在7所地級重點中學中上游,有些年份可以與舒城中學、壽縣一中一比高低;同時,學校的校園建設也發生了很大變化,請專業隊伍對校園建設進行了規劃,分開了教學區與教師宿舍區,新建了教學樓、圖書館、實驗樓,擴建了操場,修建了園林、雕塑、校中河等,逐漸形成了教學區、運動區、家屬區三區分離的校園布局;二是99年至2008年,這10年是學校規模迅猛發展階段,學校開始高中擴招,停辦初中,由98年的12個高中班迅速擴大為08年的65個高中班,在校高中生由600人增至4000人,2001年學校被評為安徽省示范性普通高中,2002年成功舉辦了建校65周年校慶,修建了科學館,擴建了同心樓,07、08連續兩年高考本科達線人數突破1000人,高考升學率大幅提高;三是合并重組形成新一中,08年秋學期在在縣教育主管部門地積極推動下,縣委政府審時度勢、英明決策將一中與原三中進行了合并重組。09年高考升學率再攀新高本科達線1218人,其中桑宇同學以全省第15名的成績考取清華大學,趙以龍、李慶華兩同學以優異的成績、特別健康的體魄以及良好的思想品德同時被海軍飛行學院錄取,重組后我們還新建了一棟30個班的教學樓。
經過多年的努力,霍邱一中北校區已經建設成一個花園式校區:校園前部綠草如茵,繁花似錦,長廊、涼亭、噴泉、假山相映成趣;靜河堤岸大樹參天、濃陰匝地,冶秋亭、何林橋樸素典雅;校園整飭有致,辦公樓、教學樓、科學館、圖書館、體育場、學生公寓、食堂、教工宿舍樓設施完備;實驗、電教、文體設施、微機房、語音室和閉路電視系統裝備齊全,圖書館、閱覽室藏書豐富,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自成一體,布局合理。南校區充分利用學校用地,建成功能齊全的教育教學設施,兩個校區設施完備又相互獨立,為新一中的未來發展拓展了空間。在注重校園環境美化的同時,新一中人更著眼于學校的未來,為謀求更高更快地發展,學校組織了全校范圍的“立足校情,共謀發展”大討論,并確立了“堅持科學發展,創建品牌學校”的發展目標,下決心進一步強抓機遇、負重爬坡,爭取資金加大投人,加快基礎設施建設與完善,加強校風建設,大幅度提高教學質量,以良好的環境,完善的設施,優秀的師資,精細的管理,一流的質量,昂首前行,迎接輝煌的未來,我們相信在縣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門的關心幫助下,在校領導的正確帶領下,通過我們全體一中人奮力拼搏,一定會把新一中辦成令霍邱人民滿意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