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尋烏中學是一所有80年辦學歷史的老牌名校,它創建于1939年,是尋烏縣唯一的一所省屬重點中學,坐落于縣城南面的馬蹄崗坡上。這里曾是毛澤東、朱德、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其中毛澤東同志還寫下了不朽篇章——《尋烏調查》、《反對本本主義》。校園北靠馬蹄崗,南眺尋烏河。當時的縣長劉菁如指示縣教育科長賴世源等籌辦中學,租借縣城南門外“對面窩”愛群女校(校屬教會,因亂半廢,后買下)作校址,校名為“尋烏縣立中學”,縣長劉菁如兼校長。草創之時,學校僅招初中兩個班,學生不足100人,1940年3月,澄江私立普化中學并入該校,初中增至四個班,學生200余人。此后,學校新建了部分校舍,結合縣情開設簡師班、農職班等,有業已愛好的同學在課外還可以報體育、美術、書法、舞蹈、音樂培訓班,豐富自己的業已愛好,1946年增設高中班,學校規模日漸擴大。學校實行開放式,更加注重學生的獨立自主的能力。
學校有校園面積313畝,校舍建筑面積23500平方米。建有教學樓5幢,學生宿舍樓5幢,還有實驗樓、辦公樓、科學館、圖書館等主要建筑。圖書館藏書逾5萬冊,裝備了新型電腦、多媒體課件制作平臺及展播室、校園互動網絡、直撥自動電話等現代化教學設施,并充分運用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
學校發展成為一所擁有學生近3000人,54個教學班,教職工213人,教育教學成績突出的省級重點中學。
學校有專職教師172人,高級職稱27人,中級職稱91人;本科學歷176人,??茖W歷26人,其它11人。設有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體藝10個教研組。教學計劃、課程設置按國家教委頒布的標準實行,在實際教學中重視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
學校老師幽默風趣,認真負責。其中,黃才發老師(物理老師)在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防科工局在北京向全社會公開發布2019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先進事跡中,被評為“'2019年“最美科技工作者”。
2001年高考列全市重點中學第五,2003年高考尖子生人數列全市第三,升學率達93.7%。2004年高考又取得歷史性空前突破,一本上線80人,二本上線264人,按萬人口比,重點上線人數列全市第五位,本科上線人數列全市第四位,其中曾葉沁同學還以全市第三的優異成績考入清華大學。2005年的高考又一次獲得大面積豐收,應屆生上線數創歷史新高。足球、籃球和田徑是學校的傳統體育項目,競技水平居省市先進行列。學校辦學的成績,獲得了上級及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學校的辦學成績又取得了新突破,在繼2016年劉源、廖荷映同學考入北京大學和2017年溫新泉同學考入清華大學后,2018年彭芃同學又以681分的成績又被清華錄取,創造了學校連續三年有學生考取清華北大的新輝煌!
學校先后被評為“贛州市安全小區”,“贛州市德育工作示范校”,2001年被評為“江西省綠色學校”,2002年被評為“江西省現代教育技術示范校”、“江西省衛生庭院”,2003年5月建立“國家家庭教育指導基地”,2004年12月又被評為“國家級綠色學校”。2004年被評為“C,今年又被評為“國家級綠色學校”。
學校堅持以“敬業興校、科研興校、質量興校、和諧興校”的“四興”辦學理念為指導,堅持走內涵發展之路,不斷完善各項教育教學管理制度,大力優化素質能力,優化學科成績,學校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提升,教學質量連創新高。
學校以“團結、勤奮、求實、進取”為校訓,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世紀新人,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已形成了“規范化,高質量,有特色”的辦學格局。學校教風、學風醇正,教育教學質量年年上升,各項工作成績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