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簡介
首都師大附中始建于1914年,由北洋政府陸軍部次長、西北籌邊使兼西北邊防軍總司令徐樹錚創辦,始命名為“正志中學”。新疆布政使王樹楠、北平首任市長何其鞏、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蔡元培、北洋政府教育總長傅曾湘、交通總長葉公綽、財政總長吳鼎昌以及周作民、朱光潛、焦菊隱、齊思和等,均曾擔任過學校董事長或校長。學校后因種種歷史原因先后更名為成達中學、第三十八中學、第四十二中學、北京師范學院附屬中學。1992年更名為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接受北京市教委和首都師范大學的雙重領導,是北京市首批市級重點中學和示范性高中校。
首都師大附中秉承北平首任市長何其鞏先生“成德達才”的育人理念,恪守“自覺、勤奮、求實、創新”的校訓,在百余年的辦學歷程中,經過一代代附中人的不懈努力,抓住了一次次難得的歷史機遇,取得了一個又一個驕人的成績。
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發展歷史
1978年,中國迎來了教育的春天,首都師大附中作為高等師范院校的教育科研和教育實習基地,憑借其一流的師資隊伍、一流的教學水平和一流的教學成績,輕而易舉地摘取了北京市首批重點中學的桂冠。
進入到九十年代,我國開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首都師大附中在取得已有成績的基礎上,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在推進素質教育的征途中取得了長足發展,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1994年李嵐清副總理為我校題詞:認真貫徹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為辦好我國的素質教育起示范作用。
2002年,北京市教委為了落實《北京市人民政府貫徹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決定的意見》,在全市范圍內展開了高中示范校評選工作。首都師大附中憑借其驕人的教育教學成績和在國內外的廣泛影響,在眾多參評學校中脫穎而出,被首批認定為“北京市示范性高中校”。2007年,北京市開始全面實施課程改革,首都師大附中又憑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蘊、頂尖的師資隊伍、先進的管理理念和豐富的辦學經驗成為北京市課程改革的領跑者,被人事部、教育部授予“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光榮稱號。
2011年,首都師大附中又進入到了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期。教育教學專家、數學特級教師沈杰校長憑借其敏銳的頭腦、開闊的視野、淵博的學識、學者的氣質和人格的魅力,讓社會各界對學校有了更高的期望。以“成德達才”的教育理念為根基,以先進的改革思路為指導,首都師大附中正式啟動漸進式的“四三二一”教育教學綜合改革。改革內容涉及課程設置、管理體制、育人模式、運行機制多個方面,是首師大附中育人理念和辦學特色的集中體現。
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發展前景
立足新時代,首都師大附中勇擔歷史使命,潛心立德樹人,倡導辦負責任、有內涵、有溫度的“成達教育”,其本質就是將“人”的培養放在核心位置,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培養健康陽光、自信堅毅、正志篤行、成德達才、家國擔當、胸懷天下的創新人才。“成達教育”不浮躁、不盲從、不功利,追求高品位、高質量、高素質,讓每個孩子實現全面而有個性發展、自主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圍繞“成達教育”的教育追求,附中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打造了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的教師隊伍,形成了教師認同與遵循的核心價值觀: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關愛尊重;以敬業奉獻為根本,責任擔當;以團隊合作為依托,律己寬人;以追求卓越為動力,開放創新。
辦學以來,首都師大附中始終走在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前列,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發展素質教育,堅持“五育并舉”,形成“成達教育”育人體系。學校在課程建設、文化育人、創客教育、藝體教育、創新人才培養、國際教育以及學生活動等方面有著顯著的特色。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始終位居海淀區和北京市前列。為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均衡發展,首都師大附中自2008年起走上集團化辦學之路,目前首師大附中教育集團已經形成以本部為核心的七區十一校格局,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和普遍贊譽。
百年學府,成徳達才;薪火承傳,再鑄輝煌。展望美好未來,首都師大附中將繼續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努力實現“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辦學目標,為北京市和國家基礎教育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招生簡章有助于學生用最少的時間來了解學校的規模,學校的學習環境,學校的師資隊伍等情況,既節約了時間又達到初步了解學校的目
盡管招生簡章出來后,學校大部分的招生情況都寫在了上面,但是在填報志愿之前各位考生和家長們還是會很擔心。如果大家對學校的招
高中生住宿制度會讓孩子提前進入成年人的社會關系狀態,同時孩子在學習的時候身邊沒有旁人,更容易進入專注的狀態,更容易發揮自
現在各種學校排行榜層出不窮,但它們的排名理由大都語焉不詳。這些排名可能是顯示一所學校的師資水平或教學質量,也可能是指學校
現在不少學校都有了自己的官方網站,學校官網可以幫助家長和學生了解學校咨詢,幫助學校提升知名度。學校的招生信息和校園活動都
學校地址直接影響了學生上學的通勤時間,學校交通便利是有諸多的好處的,即使放假也能方便學生到校進行自習。交通便利使得學生在
我們一般可以從辦學方向、課程教學、教師發展、學校管理、學生發展共5個方面判斷一所高中的教育水平,但學生存在差異性和多樣性
不同學校對學生的要求是不同的,要確定學生是否屬于學校的招生對象,是否有資格報名,家長和老師可以查看學校當年的招生計劃。招
大家都知道小學和初中是屬于義務教育階段,因此也不收學費和教材費用,大部分的學校只要求收一些平常的雜費,例如伙食費等等,但
許多中考生努力了三年,都摩拳擦掌成要在中考證明自己。但當考生考完試之后查分數這個過程中也是非常著急和焦慮的。尤其現在很多
學生和家長可以通過招生計劃了解學校的人才需求、培養模式等信息,是挑選學校時需要考慮的重要條件,不參考招生計劃就填報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