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第二中學簡介
韶關市第二中學創辦于1957年9月,前身是湞江初級中學。當時,由市工商聯集資籌備,市政府公助創辦,是一所民辦公助的學校。校址在市區四廟街,即現在的文化街,解放路小學校址。校舍設備極其簡陋,只有四間課室,一間教工和行政辦公室,一個很小的球場作為學生上體育課和師生集合開會的場地。全校共有4個教學班,學生200多人,教職工9人。1961年春,因市第三小學部分課室坍塌,上級決定,湞江初級中學暫時搬到韶關中學一座舊樓房上課,原校課室讓給市三小(現解放路小學)師生上課使用。
此時,學校改為公辦,教育經費全部由國家撥發。1962年9月,學校與東河中學合并,校名為湞江中學。學校從韶關中學搬遷到現在的校址,這里原是中南建筑公司第五公司的倉庫。合并后,共有教學班12個,學生600多人,教職工23人。1966年秋,學校更名為韶關市第二中學。從1970年9月起,開始辦高中,成為普通完全中學。以后,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到了80年代,有教學班40多個,學生超過2000人,教職工150多人。2001年學校被評為市一級學校,2004年被評為廣東省一級學校,2004年學校由韶關市教育局直接管理下放至湞江區管理,2006年學校開始停招初中新生,2009年被評為廣東省普通高中教學水平學校。
韶關第二中學辦學情況
學校坐落在市區湞江南路96號(即2011年之前湞江南路1號原址)。目前,學校占地面積35805平方米,建筑面積38221平方米。學校所有教室都配備了多媒體計算機平臺,有300座的計算機多媒體階梯課室兩間,有語音實驗室、理生化探究實驗室、舞蹈室、科技室、電子閱覽室、生物標本室等功能室50間。學校擁有300米環形塑膠跑道的田徑場、綠茵足球場、室內體育館、游泳池,有籃球、排球、毽球、羽毛球和乒乓球運動場,以及健身、跳遠、投擲、單雙杠活動區。校園布局合理,設施,校園綠化覆蓋率達95%以上。
學校現有教學班42個,學生2300多人,在職在編教職工168人,專任教師158人,高級教師54人,一級教師92人,中級以上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92.4%。教師中有8人獲碩士學位,有16人獲研究生課程班畢業或結業證書。近幾年來學校曾被評為“全國綠色學校創建活動先進學校”、“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廣東省普通高中教學水平學校”、“廣東省安全文明校園”、“廣東省中小學校本培訓示范校”、“廣東省體育特色學校”、“廣東省教育系統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韶關市文明單位”、“韶關市現代公民教育活動示范點”、“韶關市‘英東杯’十年文體活動先進集體”、“韶關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學校”、“韶關市先進職工之家”、“韶關市排頭兵實踐活動先進集體”、“韶關市衛生標兵單位”等。
韶關第二中學辦學理念
韶關市第二中學堅持以“關愛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發展;尊敬家長,讓每一位家長都感到滿意;善待教師,讓每一位教師都獲得成功”為辦學理念,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學生德育考核優良率歷年均超過省一級學校A類標準。成功的德育模式鑄造了良好的校風,健全了學生的人格。學校相繼培養出聞名全國的“見義勇為英雄女戰士”邱玲、“全國青年衛士”歐新全、舍身搶救戰友的烈士郭海波等一批英雄校友。市二中在參加韶關市中小學“英東杯”文體比賽中,屢獲文藝節目一等獎,曾獲足球、軟式排球冠、亞軍和毽球賽亞軍等,參加歷屆市直中小學田徑運動會屢獲團體總分名。
韶關市第二中學辦學五十七年來,學校歷屆領導班子帶領全體教職工,遵循黨的教育方針,致力于把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一代新人。凝聚并傳承“艱苦拼搏,團結奉獻,傳承文明,圖強爭先”的二中人精神,德育工作創出特色,形成了“愛國愛校,尊師守紀,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良好校風;教學工作成效顯著,從薄弱學校邁進先進學校行列,高考成績在市區同類學校中名列。展現了鮮明的德育特色,有效的教學改革,的環境教育,雄厚的體藝實力,高品位的校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