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況
陜西師范大學平涼實驗中學是由平涼市政府和陜西師范大學合作創辦的一所市屬公辦完全中學,是2017年市政府十大惠民工程之一。學校位于原平涼師范、平涼農校校址,占地162畝,建筑總面積5.6萬平方米,現有66個教學班,學生3662人,高中部實行寄宿制封閉式管理。學校秉承陜西師范大學“淳厚博雅、知行合一”的優良校風,依托陜西師范大學雄厚的基礎教育資源,立足于基礎教育改革創新的前沿,教育教學質量及辦學影響力穩步提升,先后榮獲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籃球和排球特色學校,甘肅省“五四紅旗團委”,平涼市文明校園,平涼市高中教育教學質量先進學校、食品安全管理示范單位、體育工作“先進集體”等三十余項榮譽,正在向“高水平、現代化、示范性”市內一流、省內知名學校的目標邁進。
設施一流
學校參照國家、省級示范學校標準建設,配備先進的教學設備和現代化的生活設施,現已完成理化生實驗室、云微機教室、音樂專用教室、電子琴室、合唱室、民樂訓練室、國畫水粉、靜物素描、油畫畫室、舞蹈室、書法教室、心理咨詢室、錄播教室等30多個專用教室的配備,各班教室均配備鴻合多媒體教學一體機。學校現已建成800座的多功能報告廳,還將計劃建設約5000平方米體育館、初中部教學樓、學生公寓樓,并完成相關配套設施。校園環境優美,景色怡人,亭臺樓閣、雕塑和諧統一,形成喬、灌、花、草相結合的多層次、多品種、多色彩的花園式學校。
體制創新
學校重點試點學校內部法人治理結構改革,校長由理事會面向全國公開選聘。學校實行“管、辦、評”分離,探索理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全員聘任制和崗位績效結構工資制等,建成“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著力在“辦學體制與治理方式、教學管理與課程開設、校園文化與特色辦學、質量評價與綜合實踐”等方面實現創新和突破,為學生個性發展和全面成長奠定基礎,為教師專業成長搭建平臺,為基礎教育體制機制改革提供示范。
雙方按照“平等協商、優化資源、創新機制、服務社會”的原則合作辦學,市政府負責校舍前期維修改造及設備配備,提供運行經費保障、政策和制度支持;陜西師范大學提供教育品牌、辦學理念、管理制度和教師培訓,選派學科骨干教師到學校示范引領,指導教學。與陜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錦園國際學校、奧林匹克花園學校、萬科中學等合作學校深度融合,在學校課程設置、教研教改、集體備課、質量檢測等方面充分合作。優秀學生高三年級可以推薦在陜西師范大學創辦相關學校進行高端培養。
師資優良
學校教師由面向全國公開遴選優秀在編在崗教師和招聘國家重點師范院校優秀畢業生組成,聘任教師進入市直學校正式教師編制序列,實行全員聘任制,三年為一個聘期,聘任期滿后通過考核續聘。教師實行結構工資制,按照“按勞分配、按崗取酬、績優酬高、薪隨崗變”的原則,建立與教師崗位職責、工作業績、實際貢獻緊密聯系的崗位績效工資。學校現有專任教師231人,高級教師14人,一級教師75人,區級以上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17人,平涼市“四方公認”優秀教師4人、“四有”好教師1人,先后有170余人獲得市區級以上教育教學先進及各類教學競賽獎勵。
理念先進
學校按照“創新、實驗、優質、示范”的辦學定位,以“治理方式先進、教育資源優質、教師隊伍優良、課程體系優化、辦學質量領先”為目標,以“為每一個學生提供最適合的教育”為辦學理念,以“關注每一個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為辦學思路,以“全員全程注重學生習慣養成,多層次、多角度發展學生興趣,注重挖掘學生潛能”為辦學特色,除按國家課程計劃開設教育部規定的基礎課程外,積極進行課程改革探索,開設豐富多彩、形式多樣、內容充實、彰顯地域特色的校本課程和社團課程,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選擇。
學校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扎實推進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采取以準軍事化管理為基礎的“雙元”(教官+班主任)管理模式,規范學生行為。通過家長會、家訪、家長開放日等活動,強化家校共育。開辦“珍珠班”、引入“甘肅銀行助學行動”,為品學兼優、家庭困難的學生積極爭取各類獎助學金。定期開展教育幫扶慰問、心理輔導講座,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開展豐富社團課程、校園藝術節、陽光體育周、志愿服務等系列活動,推進學生思想品德、文明禮儀及自主管理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二、近年發展狀況
1.辦學條件持續改善。學校環境優美、布局合理、文化底蘊深厚,現已配備完成理化生實驗室、音樂專用教室、國畫水粉、舞蹈排練室等共計30個專用教室,維修擴建公寓樓、浴室、圖書館、餐飲樓,新建800座多功能報告廳1幢,計劃建設約5000平方米的初中部教學樓和學生公寓樓,并完成相關配套設施。同時,學校依托陜西師范大學雄厚的基礎教育資源,與陜師大附屬中學、曲江一中、萬科中學、錦園國際學校等名校深度融合,在學校課程設置、教研教改、集體備課、教師培訓、高端培養等方面全面合作,廣泛借鑒成熟的教育教學經驗,全力推動教師專業提升和學生視野開闊。
2.教師隊伍快速成長。學校現有專任教師233人,其中高級教師13人,區級以上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17人。近年來共簽約公費師范生46人,面向全國公選優秀在職教師103人,面向重點師范院校簽約83人,64人具有研究生學歷,學歷達標率為100%,教師平均年齡31歲。學校每年通過聘請陜師大知名教授和省內外骨干教師開展培訓,組織教師赴名校學習交流,實施“思維型教學”“六課工程”“青藍工程”及“名師工作室”等措施,促進教師專業素養和研究能力提升。近年來,先后有160余人獲得市區級以上教育教學先進及各類教學競賽獎勵,有11項省級課題、24項市級課題通過結題,肯吃苦、善鉆研、有活力、勇創新的教師團隊正在加速形成。
3.教育質量穩步提升。學校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扎實推進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通過嚴而有愛的準軍事化管理模式、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家校聯動共育機制等,著力促進學生良好習慣養成和自主發展,全面推動學生綜合素養提升。學校育人工作被《中國教育報》專題報道,特色課間操先后被“人民日報”“共青團中央”“北京衛視”等國內主流媒體宣傳報道,并受邀參加“2021年北京衛視春晚”演出,贏得社會各界一致好評。
2021年,學校高考成績大幅提升,一本、二本上線率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喜獲“全市高中教育教學質量先進學校”榮譽稱號,2021屆理科英語、文科語文、數學、英語、綜合五個學科被評為“全市高中教育教學質量優勝學科”。學校2021年中考重點高中達標率居于全區前列,并摘取崆峒區中考狀元,被授予“初中素質教育質量綜合考核獎”。2022年高考,我校除一、二本上線率均持續大幅增長突破新高外,楊麗、塔吉雅娜、陳昊、張敏、沙瀛、王震、閆峻銘、唐境銳、蘇銀福、馬永真、馬清珊、楊博、馬偉等60余名同學以優異的成績分別被復旦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天津大學、重慶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蘭州大學、河海大學、北京工業大學、西南交通大學、中國地質大學、華中農業大學、鄭州大學、海南大學等985、211和雙一流名校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