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第三中學,學校( 1921—— 1949), 全國解放后,更名為宿城二初中,文化大革命期間,更名為宿城朝陽中學,文革結束后又更名為宿縣三中, 80年代初成立宿州市,才正式命名為宿州市第三中學。
學校沿革的歷史折射出其生命延續的曲曲折折,跌宕起伏,刻錄著歷任校長和教職工的酸甜苦辣,見證了中國教育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模式和特征。 百年春秋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鑄就了三中人薪火相傳,繼往開來,自強不息,與時俱進的優良品格。學校坐落在市區中心,生活、交通十分便利,占地面積近4萬多平方米,建筑面積25萬平方米。跨入 21世紀之后,學校搶抓機遇,高中的辦學規模迅速擴大,由原來的十幾個高中班猛增到 60多個高中班,在校生由原來的 2000余名增加到 4500余名。 ,其中住校生1000余名。80 年代,學校以初中辦學為主,高中辦學為輔,其教學質量享譽宿城。伴隨著改革開放, 90年代中期開始擴大高中招生規模,以城區學生居多。 1997年通過市級示范中學的評估驗收,成為全區的一所城區市級示范高中。
學校現代教學設施和配套設施齊全,擁有寬敞明亮、雄偉壯觀的主體教學樓(每口教室都配有大屏幕彩色電視機與多媒體雙向智能教學系統主控室相聯)辦公樓、實驗樓、科學館、圖書館、閱覽室、微機室、語音室、音樂室、美術室、多媒體教室、多媒體多功能學術報告廳、多媒體課件制作室、電子閱覽室、男女生公寓樓、運動場、學生餐廳、建立了校園寬帶網及網站。為加快學校發展步伐,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學校又自籌資金600萬元新建男、女生公寓樓,綜合實驗大樓和改建學校大門。
學校現有在編在崗教職工 268人,其中國家級優秀教師 2名,省市級教壇新星 10名,學科帶頭人 20余名,骨干教師 50余名,高級教師 73名,中級教師 75名,初步形成了一支師德高尚、教業愛崗、結構合理、業務精良、樂于奉獻的師資隊伍。
多年來,學校始終不渝地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秉承優秀的文化傳統,以教書育人為天職,在繼承中求創新,在改革中謀發展,在競爭中樹品牌,以質量立信譽。確立了“依法治校、以德立校、教科研興校”的戰略思想;確立了“為每一位學生終身學習、發展、獲得幸福人生夯實基礎”的辦學宗旨;確立了“以人為本、全面發展、人格健全、富有特長”的教育理念;確立了“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健體、學會審美”的培養目標;確立了“自我加壓、自我積累、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辦學思路;確立了“全區第一、全市一流、全省知名、具有鮮明校園文化特色的省級示范高中”的辦學目標。以“志存高遠,追求卓越”的精神,著力構建“教書育人、管理育人、環境育人、服務育人”的立體式育人框架,精心打造文化品牌,建設人文和諧的校園文化。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人類社會跨入21世紀以來,這所古老的傳統名校更加煥發出青春的活力,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強勁勢頭。新一界學校領導班子本著對教育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反思過去,謀劃未來,確立了“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教學思想:“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生存”的培養目標;“以人為本、全面發展、人格健全、富有特長”的教育理念;“讓家長放心,讓社會滿意”的辦學宗旨;“民主化、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為一體的管理模式;“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師資、一流的環境、一流的設施、的質量,盡快跨入省級師范高中”的辦學目標;突出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并重,分層次教學,加強班和基礎班并舉,音、體、美特長班,手球培訓基地、優秀農村學校示范班、課改實驗班、封閉式管理,開放式辦學等辦學特色。自 1999年以來,學校連年被評為全市教育教學管理先進單位,全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宿州市文明單位,全市普通高中畢業會考先進單位,并榮獲全市高考成績突出進步獎,研究性學習一等獎,全市普通高中藝術體育優秀成果獎,全市教科研活動先進集體,全市禁毒先進單位,市園林式單位,全國讀書活動先進單位等多種獎項。曾獲得全國青少年手球比賽第一名、2003年全省中學生手球比賽第二名,全國青少年讀書活動組織獎、省花園式學校、省電化教育設備一類達標學校、省電化教育先進單位、宿州市文明單位、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2020年6月17日,獲得2020年度“全國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動特色單位”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