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山縣第一中學既巍山一中。巍山一中坐落在秀麗的紅河之源、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南詔古城西南,這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如春。校園內古建筑櫛比鱗次,芳草茵茵,古柏森森,尤其是教學區(qū)內數十株古柏,歷600年滄桑,至今仍青翠交映,正如明人雷應龍所記:“入其門,蔭涼逼肌,蓋有未瞻廟宇而心已肅然者矣。”巍山一中是滇西地區(qū)辦學歷史悠久的普通中學,學校創(chuàng)建于1915年,原名蒙化初級中學。解放后更名為巍山縣第一中學,1956年增設高中部,1995年被省教委評定為二級完全中學,2001年省教育廳認定為現代教育實驗學校 ,現有在校學生1700多人,教職工110多人,教師學歷合格率達96%。巍山一中歷史悠久,知名人士何東昌(前教育部長)、張志公、佘世光均曾在此任教。截至2007年,學校共畢業(yè)400多個班,兩萬多名學生,為國家培養(yǎng)了一大批人才,他們?yōu)樽鎳慕夥藕徒ㄔO事業(yè)作出了巨大貢獻。
巍山一中創(chuàng)辦于1915年,初名“蒙化初級中學”,解放后,蒙化縣更名為巍山縣,學校也隨之更名為“云南省巍山第一中學”。1956年增設高中部,面向巍山、南澗、彌渡等縣招生。2003年初中部停辦,現為二級一等高級中學。截止于今,共計畢業(yè)高初中400多個班、2萬多名學生,為國家培養(yǎng)了一大批基礎建設人才?!W校建校以來,不同時期都有一批品德高尚、思想進步、專業(yè)知識過硬的教師隊伍。知名人士張志公、佘世光、何東昌(前教育部長)均在校任過教?,F任教師,學歷合格率達到98%,有的教師還取得了碩士學位,教師業(yè)余時間,鉆研業(yè)務、研究教學蔚然成風,已經形成一個在當地有影響的骨干教師群體。學校管理努力貫徹科學化、民主化、透明化的原則,盡量給教師營造寬松而有序的工作環(huán)境。 由于學校學生大多來自于壩區(qū)農村,來自于高寒民族地區(qū),所以,學校辦學關注貧困地區(qū),關注社會弱勢群體,為提高民族地區(qū)國民素質,促進社會和諧作出貢獻。2004年以前,由于校址在古老的文廟內,發(fā)展空間狹窄,高中規(guī)模僅僅為15個班。為保護文物和實現高中擴容,縣委和政府于2004年作出巍山一中整體搬遷的決定。鑒于巍山是一個國家重點扶持的民族貧困縣,財政十分困難,因此,縣委政府根據實際并著眼于未來,提出“按照一級高中建設標準統(tǒng)一規(guī)劃,分步實施”的指導思想。
新址位于巍山紅河源南路18號,占地97800㎡。經過1年多的建設,2005年9月,實現了教學區(qū)搬遷,2006年3月,又實現了學生生活區(qū)搬遷,共完成投資4500多萬元,建筑面積24000㎡;實驗、信息技術設備不斷充實,辦學條件得到根本改善。搬遷以后,高中規(guī)模迅速擴大到36個教學班,在編教職工增加到136人。并且還預留了發(fā)展空間,基本能夠滿足巍山3個高寒貧困山區(qū)和2個壩區(qū)農村鄉(xiāng)鎮(zhèn)的普高招生需求。巍山一中這所有著近百年歷史的學校逢盛世煥發(fā)青春,相信在地方黨委和政府的關懷下,一定能為民族經濟文化的發(fā)展,為民族的共同繁榮、共同進步,為構建和諧社會作出更大貢獻。
巍山縣第一中學學校實力
在長期的實踐中,巍山一中形成了“嚴謹、求實、團結、奮進”的良好校風。由于學校不斷深化改革,加強管理,教育教學質量逐年提高,近三年學校的高考上線率均達90%以上,一本上線率名列大理州前茅,多次受到州、縣主管部門的表彰以及廣大人民群眾的好評。巍山縣人民政府決定“舉全縣之力辦好巍山一中,要把巍山一中辦成云南省一流的中學”,占地150余畝、近期容納36個教學班,最終能容納60個教學班的巍山一中新校區(qū)正已經初步建成,2006年秋季實現了學校的整體搬遷,學校的辦學條件到了大幅度提升,巍山一中的明天將更加美好。2010年7巍山一中晉升為云南省一級三等高級中學,這是繼下關一中、大理一中等8所一級高中之后大理州州又一所云南省一級高級中學。2006年被省教育廳評定為二級一等高級學?!,F有3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914人,教職工147人。在2010年的高考中,巍山一中再創(chuàng)佳績,考生上線率達到100%,其中本科上線率達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