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會華僑中學,1994年4月被評定為廣東省首批一級學校,2003年6月被批準為廣東省第四批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2005年6月被評為廣東省綠色學校,是廣東省定點考場。2009年11月被評為“中華文化傳承基地”。
新會華僑中學,校園布局依山傍勢,建筑群錯落有致,層次分明,校內綠草如茵、綠樹成蔭。師生環保意識強,校園人文氛圍濃厚。
新會華僑中學,占地面積47447平方米(約70畝),建筑面積32817平方米。全校初、高中共有約60個班,在校學生約4000人。學校共有教職工近300人(在編教師253人),其中高級教師50人,市、區學科帶頭人共18人次。
新會華僑中學,2008年3月被確認為廣東省普通高中教學水平優秀學校,2008年4月中旬順利通過廣東省國家級示范性普通高中初期督導驗收,2009年11月份中旬順利通過廣東省國家級示范性普通高中終期督導驗收。"
學校共有教職工近260人(在編專任教師225人),其中特級教師一人,高級教師38人,一級教師75人,學歷達標率100%。獲得省級榮譽的教師7人,江門市級榮譽的教師8人,新會區級榮譽的教師100多人次。
在德育管理實踐中,形成“三層兩序列”德育教育模式,以培養合格公民、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共產主義理想情操三個層次為目標,并通過不同年級和不同月份實現培養目標。在教學上確立“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提高能力為主線”的“三主”教學模式,優化了課堂教學,高考、中考成績連續多年創歷史新高。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促使學生的素質向個性化和特長化發展,實現不拘一格育人的目標,每年均有不少體育類尖子生和藝術類尖子生被高校破格錄取。構建“中學教研整體化管理體系”,深入開展教育科研,“九.五” 期間開展“新會華僑中學辦學特色研究”和“素質教育與學科教學改革研究”,分別成為新會區教育科研立項課題,先后完成了多項實驗改革項目。“十.五”期間,又開展了“基于網絡的校際協作學習研究”和“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研究”等,以此推動學校教育科研的發展。并于2007年推出了鄉土教材、校本課程《新會華僑華人史話》、《五十年的足跡》,立足僑鄉,面向學生,向學生講授。
校園內教學樓(均以華僑的姓名命名)、科學樓、黃球宿舍求真樓、三友堂圖書館、婉芬體育館等系列建筑布局完善,游泳池、運動場、地理園、生物園一應俱全,科學樓設有39個功能室,內有儀器齊全的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生物實驗室、語音室、電腦室、地理園、舞蹈室、圖畫室、音樂室、階梯教室以及綜合用途室等,其中設有多媒體平臺的功能室9個,電化教學設備達省一類標準。近年學校加大現代化教學設備的投入,2001年建成硬件先進、軟件資源豐富的校園網,每間辦公室均配備電腦。所有教室均建成多媒體教室。并已為高中部所有教師配備筆記本電腦。以多媒體和校園網絡為基礎的現代化教學環境已形成,并處于新會區教育行業及至所有行業頂尖地位。
現在的學生和家長找報考學校的時候會考慮很多方面,會擔心學校環境好不好,管理嚴不嚴格,師資力量如何,但最重要的一點還是學校
學校每年在招生季的時候都會傳遞出自己的招生簡章,簡章上也會詳細公布自己的的招生計劃。學校每年的招生計劃根據實際情況都會有
同學們在選擇學校的時候會很迷茫,報考的學校的教學質量以及辦學成績好不好,對于同學們以后的學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新會華僑中
學校地址是學校的基礎信息,一般很多年都不會變的,很容易可以通過網上信息查詢或是詢問得知。在填報志愿時,如果學校地址不是太
學校每年都會發布學校的招生簡章,大家在報考中考志愿的時候可以先去了解學校的招生簡章。因為每所學校的報名條件以及招生的名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