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源縣民族中學校的前身是鹽源師范學校,創建于1973年,1983年8月6日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改建為鹽源縣民族中學。學校座落在縣城東郊的民中路156號,
是一所民族寄宿制高完中,學生80%以上來自偏遠的山區,少數民族學生比例為85%。學校占地面積為175畝,其中校舍總面積為47795平方米。學校有在編在崗教師298名,其中特級教師1名,高級教師72人,中級教師111人,研究生7人。學校有100個教學班,在校學生5550人,其中高中部43個教學班,學生2523人;初中部57個教學班,學生3027人。校園分教學區、辦公區、生活區、運動區四部分。校園內綠樹成蔭,花香鳥語,環境優美;琴韻書聲,健兒掠影,辦學規模位居涼山州民族寄宿制高完中首位。2020年9月,經涼山州教育體育局評估驗收,被命名為“涼山州示范性普通高中”。
【學校班子】黨委書記、校長胡聰元,黨委委員、副校長曹洪發、吳正華、陳春海、則紅,黨總支書記馬成德。
【內設機構】學校內設黨總支辦公室、辦公室、教務處、德育處、總務處、學生資助中心、寄宿制學生管理辦公室。
【辦學思想】校訓:民胞物與,中流擊楫;辦學理念:人文、人和、人本;辦學目標:打造民族品牌學校,做強做優民族教育,把學校建成州內領先,省內知名的民族寄宿制高完中;發展戰略:質量立校,特色興校,多元發展;校風:學真知、求真理、做真人;教風:愛生、善導、樂教,學風:勤學、善學、樂學。
【辦學特色】學校堅持“多把尺子多個人才”的評價理念,提出了學生基本素質標準,確立了主次分明的人才培養目標,以“合格+特長”和“優秀+特長”的模式培養學生,多元化辦學,走出了一條讓學生錯位發展之路。開辦藝體特長班、彝語一類模式教學班、瀘州班、國防教育班、中國電信班,多渠道發掘學生的潛質,科學引導、精心培育,讓具有某一方面或某幾方面特長的學生脫穎而出,學校成為師生樹德、樹智、樹才、樂學、樂教、圓夢的樂園。
【教學成績】2020年學校高考、中考均取得了驕人的成績:高考硬上本科線127人,其中重本34人。理科最高分678分,文科最高分581分。文理科600分以上11人,居鹽源縣第一。首屆一模班58名學生參加高考,本科硬上線17人,本科預科上線38人,本科預科以上上線率95%;中考最高分764分,名列全縣第三名,名列全縣前10名有4人,全縣前100名有40人。700分以上22人,600分以上160人,500分以上314人,中高考全部實現了“低進高出”的突破。
【學校承諾】給我們一個孩子,還你們一個奇跡,讓每一個學生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