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資中縣第一中學設有南校區、北校區,南校區設在四川省內江市資中縣重龍鎮下大東街1號,北校區設在四川省內江市資中縣重龍鎮迎賓路45號。交通便利,環境優雅,辦學歷史悠久,設備設施完善,是四川省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校、四川省實驗教育示范校、四川省現代教育技術示范校。
2013年11月11日,中共資中縣委辦公室、資中縣人民政府辦公室正式簽發《中共資中縣委辦公室資中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資中縣基礎教育學校布局結構調整規劃實施意見(2011——2020年)>的通知》(資委辦﹝2013﹞218號),資中縣人民政府規劃依托資中一中北校區危房改造項目,新建“重龍初級中學”(規模4000人——4500人),資中一中規劃2015年——2020年期間辦成普通高中學校(完全高中)。
四川省資中縣第一中學地處四川省資中縣重龍鎮,辦學歷史悠久,啟程于1763年(清乾隆28年)的珠江書院,1905年隨著科舉制度的廢除,改書院為“資州中學堂”,時任資州州官宋聯奎題寫的“資州中學堂”校牌一直保存完好。此后,經歷了“資州聯合縣立中學校”(1912年),“四川省立第六中學”(1926年),“省立資州中學”(1934年),“川南資中中學”(1950年)等幾次易名。1953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命名為四川省資中縣第一中學。在該校一百周年時,國家總督學柳斌先生為該校重題了校名。2006年6月接收資中二中老校區、合并重龍中學。基礎設施、生活保障、教學手段日臻完善。該校設有張素清獎學金、名牌大學新生獎學金、困難學生助學金等,每年獎助學生近50萬元。
學校占地152.2畝,有200米跑道的塑膠運動場2個,400米跑道的標準運動場1個,室內多功能室1間,微機室5間,理化生實驗室11個,語音室2個,多媒體教室5間,圖書館2個,館藏圖書28萬冊,讀書閱覽室2個,電子閱覽室2間,電子讀物14萬冊。四川省A級食堂1個,內江市示范公寓5幢,建立有信息中心1個,學生用電腦525臺,辦公用電腦120臺;校園網站1個,校園廣播電臺2個(南北校區各一),校園閉路電視系統2個。該校先后投入資金3000多萬元,將原堂廟式破舊建筑全部拆除改建,基礎設施、生活保障、教學手段已日臻完善,出現了六大亮點:一是綜合教育服務網。該校建立了綜合性教育服務網,提供便捷周全的教學服務。二是教育實驗的多樣化。與巴金文學院聯合創辦了“巴金文學院青少年創作培訓實驗學校”;與四川師范大學外語學院聯合成立了“川師大外語學院資中英語實驗學校”,常年聘請外籍教師擔任外語口語教學工作。三是樓房改造。改造了教學大樓、綜合大樓、學生公寓大樓。四是場館建設。進行了電教館、圖書館、學生餐館、運動場建設。五是信息傳遞系統。建立了有線廣播系統、閉路電視系統、校園網絡管理系統、現代辦公系統、多媒體教學系統。六是教育中心。組建了多媒體教學中心、計算機網絡中心、圖書資料中心、藝術中心、職工活動中心、學生活動中心和眾多類型的功能室:實驗室、語音室、電腦室、校長教育室、團隊活動室、語文及英語閱覽室等。
該校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以人為本,依法執教,以德治校”的管理思想和精細管理模式,確立了“高層次管理,低重心運行”的學生管理理念。提出了“規范行為,凈化心靈,主動發展”的學生工作思路,強化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常規管理做到“嚴、細、實、恒”,從點滴細節入手,求真務實,長抓不懈,在耳濡目染中陶冶情操,在潛修默化中凈化心靈,學生從進校的第一天起,就倍受細心關注與呵護,得到細心關懷與引導。勤教樂學已成為該校的主旋律,領導精心管、教師細心教、學生靜心學成為該校校風的重要特點,還進行了和諧的教育。
學校建立了完善的“獎、助、減、免”資助貧困學生的體系,設立了朱昭英獎學金、名牌大學新生獎學金、困難學生助學金等,為貧困學生減免學雜費,做到了收費零舉報,決不讓努力學習的學生因家庭貧困而輟學。
國家級:國家教育質量管理示范基地、全國特色教育品牌學校、全國教育科研先進單位、全國青少年普法教育先進學校、全國國防教育示范學校、國家教師基礎“十五”規劃重點課題實驗校、防腐倡廉法制宣傳警示教育調研工作聯系點。
省級:四川省二級示范性普通高中、四川省校風示范校、四川省現代教育技術示范學校、四川省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學校、四川省實驗教學示范學校、四川省愛國衛生先進單位、四川省校務公開工作先進單位、四川省體育傳統項目示范校、四川省五四紅旗團委、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單位、四川省警校共育聯系單位。
市級:內江市最佳文明單位、內江市和諧校園、內江市示范高中、內江市高中教育先進學校、內江市教育科研教學改革示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