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澤第一中學辦學規(guī)模
會澤一中,位于會澤縣城中段;始建于1926年,現(xiàn)有8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5985人,教職工345人;學校占地189畝,其中大成校區(qū)95畝,東屏校區(qū)94畝。學校現(xiàn)為云南省一級三等高級中學,全國青少年文明禮儀示范學校,云南省文明學校,云南省綠色學校,云南省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示范學校,云南省現(xiàn)代教育技術示范學校。2016年,會澤一中獲云南省一級高中教學質量考核二等獎,居曲靖市第四名,是會澤縣唯一受表彰的學校。
會澤第一中學發(fā)展史
1926年會澤一中在唐繼堯的資助下建立,時稱“中學堂”,地址在會澤縣城堂瑯橫街,即清朝的“考棚”,今天的“會澤明清走廊”所在地,首任校長夏嗣堯。1935年,“女子小學”的女中班并入會澤中學,會澤中學首開了男女同班之先河。1939年,省立會澤農牧業(yè)學校并入縣立會澤初級中學,學校定名為“云南省立會澤中學”。1941年,開辦高中。1949年12月7日,會澤臨時人民政府成立,1949年12月15日,會澤臨時人民政府將楚黔中學、簡易師范學校并入省立會澤中學,校名改為“會澤臨時聯(lián)合中學”,校長由時任縣委書記的薛振華兼任。以此為據(jù),12月15日成為會澤一中校慶日。解放前,會澤一中是孕育革命者的搖籃,是會澤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主陣地。
1950年,會澤劃歸昭通專區(qū)管轄,學校更名為“云南省會澤中學”。1952年,學校停辦高中,1955年恢復高中招生。1955年春,學校搬遷至現(xiàn)址至今。1958年會澤縣并歸東川市,學校更名為“東川市第三中學”。1958年10月,會澤由昭通分出并歸東川,會澤中學相應更名為“東川市第三中學”,是東川市僅有的兩所完中之一。1965年12月,會澤又劃歸曲靖,會澤中學又更名為“會澤縣第一中學”,這一名稱一直沿用至今。1989年,會澤縣第七中學并入會澤一中。2000年,會澤一中停招初中,2003年,會澤一中送走了最后一屆初中生,由一所完全中學變成了一所高級中學。2001年,會澤一中被評定為云南省一級三等完全中學。
會澤第一中學辦學理念
會澤一中按照“立身重德 勵學圖強”的校訓,確立了“全國歷史文化名校,全省高中十強學校”的辦學目標,形成了“承賢弘毅,求新力行”的辦學精神;確定了“開展激情教育,打造高效課堂,實施精細管理”的工作思路,在繼承中改革,在改革中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發(fā)展,苦干實干,實行全封閉管理和末位管理制,常態(tài)化開展以“一課一研”為載體的嵌套循環(huán)的集體備課模式;常態(tài)化舉行成人禮、孔子文化節(jié)、道德講堂活動,常態(tài)化開展體育節(jié)和藝術節(jié)活動,常態(tài)化開展歌詠比賽、演講比賽、學科知識賽、激情大課間等活動。
會澤第一中學師資力量
自1978年起,會澤一中教師劉洪武、繆懷明、浦鞭、李廣峰、李興富、鄭毅明先后獲得“云南省特級教師”稱號;張啟友獲得“云南省勞動模范稱號”;譚加琳獲得“云南省骨干教師”稱號;楊敏獲得“第五屆全國信息技術優(yōu)質課展評二等獎”;王思聯(lián)、羅應漢獲得“曲靖市優(yōu)秀骨干教師政府特殊津貼”;方強獲得“曲靖市政府特殊津貼”;熊關清獲得“曲靖市有突出貢獻的專業(yè)技術人才”稱號;方強被曲靖市教育局認定為曲靖市名校長工作室主持人;張志敏、徐天祥、張彥民、母永奎、程必賽等40余人先后獲得“曲靖市優(yōu)秀教師”稱號。一大批年富力強的中青年教師在國家省市縣課堂教學競賽中經(jīng)常斬獲大獎。
選擇學校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大家也可以多了解些學校的信息,會澤第一中學的學習氛圍濃厚,從上面也可以了解到學校總體來說還是非常不錯的,對于有的學生來說就是非常合適的,但要提醒各位同學,在選擇的時候要慎重考慮,學生學習就要有所目標,最后才能夠找到好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