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家長們為孩子們讀書也是絞盡腦汁,費盡心思,因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好的高中學校,其實我們每個人對學校好不好的定義都是不一樣的,孩子的成績也是有差異的,在找學校的時候我們根據孩子學習情況選擇適合的學校就行了,每個學校都可以培養出優秀的學生,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行的。
安徽蚌埠第三中學食堂
學校食堂的飯菜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全國各地越來越重視分類窗口管理售賣,重視師生飲食習慣和口味。學校食堂的菜色品種都較豐富,根據食堂就餐規模和對象,菜色品種至少十幾至上百種菜色不等。
安徽蚌埠第三中學學校榮譽
1982年獲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1986年獲共青團中央“活躍的中學生活"錦旗單位;1996年8月,香港愛國人士邵逸夫先生捐款興建的“逸夫樓”竣工使用,學校的教學條件進一步得到改善;1998年獲安徽省電化教育設備一類達標學校;2000年獲安徽省優秀中學生團校單位稱號;2000年獲機關檔案目標管理考核“安徽省一級單位"稱號;2000年獲蚌埠市文明單位稱號;2000年被命名為“安徽省綠色學校”。1998年市十運會獲高中組團體總分第二、金牌總數第一、體育道德風尚獎第一的佳績;2000年市田運會獲高中組團體第二的好成績。
安徽蚌埠第三中學辦學歷史
抗日戰爭勝利后,男女校合并,改稱蚌埠崇正中學,天主教會的中國神甫楊紹南繼任校長。由于教師的薪俸高,崇正中學聘請的教師不少是當時很有聲望的知名教師,其中首推培養出中國奧運第一人劉長春的體育教師耿伯威,此外還有北京大學畢業的解希之,浙江大學畢業的劉一萍,日本早稻田大學畢業的李嘉森等,可謂名師薈萃。至蚌埠解放前夕,學校有教職工49人,設20個班,學生1026人。蚌埠解放初,仍為私立學校。1952年蚌埠市人民政府接管,更名為安徽省蚌埠第三中學。由私立改為公辦,從此,學校步入迅速發展的新時期。1958年10月17日,因教育改革成果顯著,教學質量位居全省前列,黨和國家領導人劉少奇同志視察了蚌埠三中。少奇同志高度肯定了蚌埠三中的辦學成績和辦學經驗,勉勵師生把學校辦得更好。同年蚌埠三中被確定為安徽省重點中學。1960年蚌埠三中出席了“全國文教群英會",教育質量飛速發展。
其實很多家長就是太注重學校好不好,而忽略了孩子們自身的感受,想知道學校好不好我們主要還是需要去了解學校的辦學成績及學習氛圍的。只有在好的學習氛圍下孩子才會有學習的積極性,好的氛圍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家長們選擇學校的時候一定尊重孩子們的想法,多和孩子溝通然后選擇適合自己的高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