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大學附屬中學地處蘇州工業園區,由園區管委會與蘇州大學聯合創辦,1999年被評為江蘇省重點中學,2003年,學校實行初、高中分設,收歸園區管理,校名更改為“蘇州大學附屬中學”;2005年7月,經江蘇省教育廳嚴格評估,成為蘇州工業園區第一所四星級高中。,乘車路線主要為:公交出行;也可以自駕導航直接到校。
一、蘇州大學附屬中學詳細地址
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工業園區東振路
二、蘇州大學附屬中學乘車路線
蘇州大學附屬中學附近的公交站:蘇大附中、葑誼新村東、獨墅苑、黃天蕩新村、北擺宴街、北擺宴街、通園新村、葑誼橋、園區一中、葑誼新村、港華燃氣、白榆路、園區燃氣廠、婁葑街道、南擺宴街、園區一中。
蘇州大學附屬中學附近的公交車:110路北環線、110路南環線、550路南線、550路北線、112路、202路、26路、307路、162路、126路、141路、200路北環線、200路南環線、204路、168路、52路、205路、935路、218路、120路西環線、42路、120路東環線、148路、18路、4路等。
三、蘇州大學附屬中學介紹
蘇州大學附屬中學始建于 1996 年,由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與蘇州大學合作舉辦。 1999 年被評為江蘇省重點中學。伴隨蘇州工業園區國際化進程的快速推進,為加快學校長足發展,經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批蘇州大學附屬中學創建于1996年,由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與蘇州大學合作創辦,是園區唯一一所政府與本地大學合辦的中學。1999年被評為江蘇省重點中學。2005年7月,成為蘇州工業園區第一所四星級高中。2011年、2017年,學校兩次高標準通過了江蘇省教育評估院的四星高中復評。
辦學二十多年來,學校以喜人的成績回饋信賴和支持附中的學生和家長,一大批學生考入了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南京大學等一流名校。學校先后獲得江蘇省文明單位、江蘇省首批教師發展示范基地校、江蘇省高中校長培訓基地校、全國首家中華文化英語課程基地校、蘇州市德育示范學校等稱號,學校在園區綜合發展評估中連續四年均獲得A等級(五星級學校榮譽)。
辦學理念清晰。蘇大附中構建了獨具特色的“智仁勇”文化系統。學校植根傳統文化,以“實踐愛與智慧教育”為使命,秉承“立德有根、教學有效、踐行有力”的辦學理念,堅持“人格健全有智慧、全面發展有特長”的教育目標,以“智仁勇”為校訓,努力把蘇州大學附屬中學建設成有底蘊、富涵養、重實踐的高品質現代名校。
設施設備先進。蘇大附中校園占地總面積為69334平方米,生均校園面積為42.7平方米,綠化覆蓋率為41%。學校依托園區信息化優勢,探索前沿智慧教育理念,構建“E學習”十大典型應用場景,著力打造現代智慧校園。目前,學校擁有E智慧教室、E智慧教研室、未來教室等多處教師研修專用場所,其中E智慧教研室可直播課堂,全面實現了教研網絡化、智能化、可逆化。
師資力量雄厚。學校以制度規范師風,以活動建設師德,以科研提升師能,以名師工程推動骨干教師發展,以青藍工程促進青年教師成長。現有在崗在編教職員工184人,擁有江蘇省人民教育家培養對象1人、正高級教師1人、特級教師2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博士3人(北大、清華),中高級職稱和碩士及以上教師占比超過90%,骨干教師占比達37%。學校是江蘇省首批教師發展示范基地校,成立了“半塘書院”,以書院制加快青年教師成長的步伐,近幾年我校教師在江蘇省優質課、基本功大賽等比賽中獲一等獎人數位列園區高中校第一名。
培養模式創新。蘇大附中積極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依托蘇州大學優質的教育資源,設立了費孝通班、創新班、985班和實驗班。費孝通班是蘇州大學與蘇州工業園區共同實踐的“大學+高中”拔尖人才培養項目,項目具有小班化教學、雙導師制、特色培養課程、項目化管理、專項經費保障等優勢。設立三年以來,費孝通班辦學成果豐碩,在高中奧林匹克競賽和各類聯賽中,費孝通班學子獲得國家級榮譽67人次,省級榮譽100余人次,其中數學、化學等多門學科獲得園區第一。創新班借鑒新加坡萊弗士書院課程經驗,讓大學者走進小課堂,構建了“大高中”一體化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創辦以來,創新班本一上線率均超90%。
辦學特色鮮明。學校以“人文德育”為特色,以“智仁勇”德育課程體系為依托,實施“四儀八節”、“湖畔講堂”和“經典閱讀”等課程。這些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充分發掘了學生的發展潛能,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鍛煉。
文化氛圍濃厚。學校秉承“以文立校、文化化人”的思想,以儒家文化為底色,以園林文化為載體,形成了富有故事、多元并立又相互聯系的校園文化場序列。學校開展文化淬煉工程,讓每一面墻都能“說話”。
蘇大附中堅持關注當下,穩中求進;傳承融創,文化引領;固本培元,建模利器;課程建構,擦亮特色。蘇大附中將繼續踐行“實踐愛與智慧的教育”,努力發展成為一所有內涵、能生長、有特色、現代化的高品質高中,努力寫好園區教育的奮進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