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學校的選擇,不同學生之間有著自己的想法,而其中對于學校所公布的地理位置來了解,就可以知道地址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是比較重要的,而選擇學校方面也是可以從這方面來進行考慮的,甚至是直接去到這所學校中進行關注等。
云南省威信縣第二中學地址:扎西鎮鹽井街23號
云南省威信縣第二中學來校指引
威信縣汽車客運站
威信縣汽車客運站——進入環城西路,行駛310米——右轉,進入興威路,行駛430米——右轉,進入九龍路,行駛520米——左轉,進入建設路,行駛80米——右轉,進入龍井鹽井街,行駛160米——威信縣二中
威信縣政府
威信縣政府——進入愛民路,行駛170米——左轉,進入長征路,行駛260米——左轉,進入扎西街,行駛270米——右轉,進入建設路,行駛190米——左轉,進入龍井鹽井街,行駛160米——威信縣二中
威信縣公安局
威信縣公安局——進入扎西街,行駛90米——左轉,進入建設路,行駛190米——左轉,進入龍井鹽井街,行駛160米——威信縣二中
萬仙觀
萬仙觀——從萬仙觀到S302,行駛730米——右轉,進入S302,行駛920米——右轉,進入環城西路,行駛200米——左轉,從環城西路到長征路,行駛980米——右轉,進入長征路,行駛330米——左轉,進入九龍路,行駛280米——左轉,進入建設路,行駛80米——右轉,進入龍井鹽井街,行駛160米——威信縣二中
兩合巖
兩合巖——進入江中線,行駛22.5公里——進入環島,進入龍井鹽井街,行駛710米——威信縣二中
云南省威信縣第二中學周邊景點—兩合巖

威信天塹兩合巖是一處景點,距威信縣城扎西五公里,景點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
威信天塹兩合巖兩合巖峽谷兩邊懸崖高聳入云,筆直如刀,氣勢磅礴,充滿著逼人眼目、攫人心魄的莽然霸氣,是紅軍長征中遇到的第一道險關,陳云同志在《隨軍西行見聞》里寫的“……尤以兩合巖最為險要,只要道路破壞五尺,軍隊即無法通過”,就是寫這里。
兩合巖景區有一巨大的溶洞,洞名叫朝佛洞,洞深500米,最寬處50米,洞頂處有一朵天生的石蓮花,高8米,腰圍25米,外形呈黃色花瓣,石蓮花開,正應了易經里的否極泰來之說,因此遠近的人們都把石蓮花當神,常年供以香火朝拜,朝佛洞的名稱便是由此而來,而蓮花后有一個小水窩,常年不干,人們稱為“神水”。洞內出土古生物化石和骨針,考證結果證實,為新石器時代人類遺址,即大約在5000多年前,威信就已經有了人類居住,我們的歷史和文明也就可以追溯到遙遠的5000年前。
兩合巖屬扎嶺山脈延伸至此斷開,扎西河從中穿過,形成一條寬僅30米的峽谷,峽谷長約500米,高約300米。兩岸巖壁對峙,高聳云天,其勢陡峻、雄奇,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立于谷底仰視,僅“一線天”而已,故名兩合巖。兩合巖的來由,當地人有詩一首:“兩巖天生夾一縫,水出汪洋良田來。 不是天然鑄成就,人間誰敢能效尤。”
兩合巖除了險以外,大自然還造就了眾多的奇觀異景,十分美麗,令人遐想。
在峽谷右側峭壁間,有一羊腸古道,為巖間鑿出,長約五六百米,寬僅一兩尺,為石坎至扎西南北交通要道。這就是當年紅軍長征走過的古棧道,至今基本完好。我們小心翼翼地行走在古棧道間,停下腳步,向上仰望,但見青巖幽谷,一刀切的懸巖絕壁高聳入云,谷內兩壁草木蔥郁,飛鳥啁啾。西面絕壁鐫刻的“兩合巖”三個大字非常醒目。腳下河水滔滔,河里怪石峋嶙,滾滾狂濤向南奔流,聲如雷鳴,在峽谷中久久回蕩,波浪沖擊發出的浪濤聲在狹縫中發出怒吼的回響,令人毛骨酥麻,兩腿顫抖。
兩合巖峽谷東南面山腰有一大溶洞,洞深200米,寬50米。洞頂層100米處有一鐘乳石如天生的巨型蓮花,石蓮花高8米,腰圍25米,外形呈黃色花瓣,雄偉壯觀,造型生動,惟妙惟肖。石蓮花后有一個小水窩,大50公分,深2市寸,窩中經常容滿一凼水,常年不干,人們稱之為“神水”。從古以來,當地人們把這朵石蓮花當神來叩拜,禱告磕頭,求水討藥,每日香煙繚繞,燒香磕頭的人絡繹不絕。
同學們在選擇學校的時候,一定要關注一下該校的地理位置在哪里。不論去哪兒都要提前規劃好位置,而且沒所學校學校都有幾所分校,所以同學們提前規劃好路線,做好準備。同學們,在學校里一定要抓緊時間,千萬不要認為在校園里枯燥無聊,想要充實自己就要為自己夢想努力,只有努力學習,才能靠近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