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很多同學來說,在選擇專業的問題上,很多都會選擇一些技能型的專業。但是我們在了解學校具體情況的時候,學校的招生計劃一定不要忽略了,這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知道了招生計劃,才能在填報志愿時不出差錯。
尋甸第一中學招生計劃
普通高中公費學位招生:1500人(30個班)
尋甸第一中學辦學理念與學校管理
把“搭建公平競爭平臺,實施規范精細管理,以制度和情感治校”作為辦學理念。根據教代會通過的管理制度,對師生的日常行為、工作和學習情況進行公開、公平、公正的考核,根據考核結果晉升職稱、兌現績效工資,成績好的就表彰獎勵,違反制度的就扣考核分、扣工資、解聘!例如:安排專人通過監控對上課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學生打瞌睡教師不管,不僅要扣教師的考核分,還要扣班主任的考核分,并即刻把扣分情況通過校園網公布。
每天夕會前,班主任都要上校園網查閱本班24小時以來考核情況,夕會上對學生個人進行綜合素質考核。又如:每次考試后及時將教師教學成績在校園網上排名公布。有排名就有最后一名,但如果與倒數第二名的差距超過平均差距,我們就認為是有顯著差距,要涂成紅色。我們認為,不講原則,就無法搞好工作,不講感情,就不是人!工作上要講原則,嚴格要求師生,生活中要重感情,關心愛護師生。
通過幾年的努力,“競爭→考核→激勵→進取”的良性運行機制在尋甸第一中學基本形成,管理者從“督戰員”逐漸變成了“裁判員”。
通過“一改、二制、三落實”的工作思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一改”就是改革課堂教學。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尋甸第一中學曾借鑒過外校多種課堂教學模式,由于生源太差等原因導致水土不服,都以失敗而告終。比如:“先學后教”模式,學生根本就不知從何學,導學案上的題也不會做幾個,發給學生幾乎是浪費。
后來,尋甸第一中學在“學習金字塔”和“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等理論的指導下,學習和借鑒外地高效課堂模式,在實踐中總結出“引、動、展、評、考”課堂教學模式,運用后效果較好。“引”,就是教師將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先作引導。如果讓學生先自學,可能形成錯誤思維定勢,反而影響到學習。正所謂“一張白紙好畫最新最美的圖畫”。
引導主要是講思路,不講學生已經會的、能學會的、學不會的。動”,就是讓學生主動學習。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獨立自學、獨立思考、獨立記憶、獨立做題,最后在學習小組中討論,通過兵教兵,達成本組共識。“展”,是指批量展示,通過抽簽的方式讓各學習小組相同號數的學生到黑板上把本組討論形成的共識寫出來。“評”,就是給各學習小組評分(各組得分就是該組每個學生的得分),然后進一步挖掘和總結學生想不深、想不透、重視不夠、想不到的。五是“考”:即當堂測試。
每個周末由班主任表彰獎勵得分較高的學習小組,并將各組所得分報教務處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和學分認定。“二制”就是領導掛鉤班級制和教師聯系學生制。
一是尋甸第一中學不設年級組,實施校級、處(室)、班主任和組長三級管理體制,每學期初將全部班級搭配均分為七個小組,用抽簽的方式分配給7個校級領導及各自所分管的中層領導管理,下移管理中心,使各處(室)對班級、小組直接實施有效管理,避免推諉扯皮,努力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
二是每學期初將學生搭配分組,用抽簽的方式分配給任課教師管理。期末根據班級成績進步名次考核掛鉤領導、根據學生成績進步狀況考核任課教師。
“三落實”就是落實“勵志、感恩、賞識”三項教育,落實“堂測、周測、月測”三步測試,落實“精細化、規范化、人性化”三化管理。
一是通過“圖文”、“聲像”、“活動”三種途徑,利用廣播、電視、展板、櫥窗、宣傳牌、校刊、校報、校史館、校本教材和工作月報等多種形式全方位營造“勵志、感恩、賞識”三項教育校園文化氛圍。通過晨跑及晨跑后的“瘋狂英語”大朗誦、升旗后作國旗下講話、唱校歌,一周小結后表演唱《感恩世界》、具有鮮明特色的大課間操、“心中的伊甸園”文體藝術節、成人儀式、“感恩父母,備戰高考”系列活動、報告會、演講和辯論比賽、社團活動、遠足等系列活動打造“勵志、感恩、賞識”三項教育青春活力校園。
二是借鑒衡水中學“作業考試化,考試高考化,高考平常化”的做法,遵循記憶規律堅持“堂測、周測、月測”三步測試。三是秉承“細節決定成敗”、“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以人為本”等理念,努力落實“精細化、規范化、人性化”三化管理。
此外,貫徹一個“砍”,要求教師將難題砍掉,不去教,不讓學生去做那些學不會的難題,把精力和時間用在學得會的地方。印制專用改錯表,試卷講評后,學生必須獨立在改錯表上將考試時做錯的題重新做一遍,并將改錯表和試卷訂在一起交任課教師檢查后再交掛鉤領導檢查。
學費在很多情況下會決定一個學生是否報考這所學校,因為每一個學生的家庭環境是不同的,對待學費的態度自然就不一樣。想了解更多招生資訊,請繼續關注我們網站的欄目更新,本網免費為廣大考生提供相應學校的詳細招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