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日炎熱的季節里沒有鳥語花香,只有朗朗的讀書聲,這個季節里,有兩場重大的考試,一個是“中考”,一個是“高考”。當中考過后,就是同學們查詢成績的時候,隨之開始規劃自己的下一步該如何的走。同時,有一個問題困擾著考生們,知道中考成績后,一般讀什么學校呢?同學們不要著急,以下就是小編整理的有關于選擇高中院校的一下標準,同學們可以參考參考。
中考后如何選擇高中院校?
各位中考考生在選擇高中院校時有以下幾個標準:
一、好高中的標準:
一般中考考生認為好的高中就是升學率高的高中,設施完備、校園開闊、教育規范、管理嚴格、師資雄厚、生源素質高、考上大學的人多。孩子就應該上這樣的高中。
高中的宣傳也都是往大家關注的焦點上說,除了學校硬件設施和軟件管理外,更多的是每年考上大學的變化,升學率高的一定是宣傳的升學率,學校大的一定是宣傳的升學人數;有尖子生的一定是把狀元第幾名掛在橫幅上;有進步的一定是把進步的幅度寫出來;這樣的宣傳把學校最優秀的一面展現在廣大的中考考生和家長面前,使得中考考生和家長忽略了學校的劣勢,而把選擇的目光放在了“好高中”上,我們都說最治病的藥是最好的藥,那么,學校也是,最適合自己的高中,就是對自己來說最好的高中。
二、高中的適合性:
頂尖的中考考生,自信心較強,適合上象洛一高這樣的高中;他們的辦學理念就是“自信、自強、自立”,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管理規范(不是嚴格),休息學習各取其便。精英教育滲透其中,有較高的升學率和適當的淘汰率。自我發揮的空間很好,適合各類尖子的發揮,學習上、消費上、交友上等,只要你愿意,你自己走的路都很長。
三、高中的不適合性:
初中劃片招生,升學率又較高的學校的高分考生,分數在示范性高中錄取線附近,不適合上洛一高。
“房檐滴水照窩來”,前車之鑒,可以看一下以往幾年的類似中考考生,初中畢業時相似的中考考生,在上線的人中,大部分中考考生以上洛一高為榮,進了洛一高,而相差幾分進了三中及“實驗班”的中考考生三年后的情況往往好于進入洛一高的中考考生。單按中考成績,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情況下,應該是三年后洛一高的最后一名,也應優于其他學校的第一名,但事實上卻相反。說明中考考生的心理因素在這里起到了較大的作用。
推薦院校:貴陽市白云區第一中學
貴陽市白云區第一中學概況
白云一中創辦于1958年,位于白云區剛玉街20號,占地面積1.89萬平方米,建筑面積8250平方米。自1984年,白云區政府進行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白云一中為試點學校之一,任命許韶瓊為校長,實行校長負責制,教職工聘任制,取得了不少經驗。現任校長:徐建勛。副校長余水。
貴陽市白云區第一中學正式成立于1988年7月,全校教職工48人,有12個教學班,學生600余人。白云區政府繼續推進教育體制改革,在部分中小學推行“三制一管”,即校長負責制、教職工聘任制、崗位責任制和目標管理。白云一中被列為白云區十三所改革學校之一。
在1984年改革試點的經驗基礎上,進行公開招聘校長。招聘了鈕振鹍為校長。實行改革的白云一中,校長全面負責學校工作,黨支部保證監督,教代會參與民主管理,教導處、思教處、總務處分口負責、相互配合,重大事情經校務會議討論決定。逐步建立健全了適合白云一中實際的一套管理制度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使學校管理工作走上了民主化、制度化和科學化的軌道。
團隊白云一中致力于調動全體教職工的極性。依靠學校黨支部、工會、共青團委和婦委會做好教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政治上熱情關心,工作上知人善任、嚴格要求,生活上盡力幫助。用目標管理激勵教師的積極性,用科學管理維持教師的積極性。廣大教工工作熱情高,實干精神強。涌現了不少的先進人物,僅1992年9月在市教委開展的“五比”活動中,就有3名教師分別被評為優秀德育工作者、優秀教師和優秀青年教師。由于廣大教工積極努力地工作,學校面貌發生了根本變化,校風有了明顯好轉,學校的知名度得到了提高。
小編總結
現在這些普高也各自有自己的辦學特色以及優勢所在。同學們應當端正自己的態度,不要覺得這些學校就差到哪里去了,每位老師都是盡心盡力的教給同學們知識,知道同學們能夠認真學習,相信都能獲得知識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