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選擇一所學校的時候會考慮很多方面,通過了解學校的辦學規模、辦學成果、教學特色、師資力量等,再去考量一所學校到底怎么樣,好不好,家長和同學們可以多多關注學校在網上發布的動態消息,了解一下學校是不是適合自己的孩子。
印江民族中學簡介
印江民族中學創建于1940年,始名“國立印江縣初級中學”。此前經歷了清代書院講學和民國新學辦學歷史階段。清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開始書院講學。清代書院講學經歷了龍津書院(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近奎書院(嘉慶七年,公元1802年),依仁書院(嘉慶十三年,公元1808年)三個階段。民國新學經歷了“印江縣立高等小學堂”、“印江縣桑蠶學校”和“國立印江縣初級中學”三個階段。
1958年,學校設立高中部,成為完全中學。1987年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成立,學校更名為印江民族中學。2000年過渡為獨立高級中學,2003年7月成為地級示范性普通高中,2007年6月成為省級示范性普通高中。
印江民族中學辦學目標
校 訓:尚德睿智 唯實創新
校 風:敬業奉獻 勤奮拼搏
教 風:廣博精湛 嚴教細導
學 風:勤學好問 善思勇攀

辦學理念:以人為本,和諧發展
工作思路:抓管理 強質量 促發展 保品牌 創特色 重建設
辦學特色:弘揚民族傳統文化,依仁博文唯實創新
印江民族中學教育教學
印江民族中學校園內的一塔、一書院遠近聞名。“一塔”是指校園東側的省級重點保護文物文昌閣。此塔由明嘉靖十年(1531年)知縣顏階倡建,寓文運昌盛之意。一直以來,文昌閣都被看作是印江文明的發祥地,印江民族中學的象征。“一書院”是指清初更名,而至今尚存的依仁書院。歷年來,由此間走出的文人墨客、達官貴人不計其數。
文昌閣是全省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它和依仁書院一起,相得益彰、互為見證。這兩座古建筑,給校園罩上了一層無形的“書香氣”。 2000年校慶前,印江民族中學在文昌閣到校門之間辟出一片500多平方米的文昌廣場。廣場通道兩旁,12尊嶄新的白色雕像一字兒排開,特別引人注目。其間有中國的孔子、屈原、魯迅,外國的愛因斯坦、愛迪生、居里夫人、諾貝爾等。
大家在選擇學校的時候都會關心這所學校好不好,怎么樣之類的,都希望自己能進入一所各方面辦學條件都優秀的學校。那么選擇的時候就要多方面地看學校辦學情況哦,同時應該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