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學校的好壞情況,是無法分辨的。因為每一個學生、家長對于學校的要求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同學們在選擇學校的時候,最先需要確定的就是自己的想法,同學們要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找什么樣的學校,才能更有目標的去尋找合適的學校。
黃平民族中學規模
黃平民族中學現占地70035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積27.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31594.7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積12.57平方米;校園綠化面積6654平方米。擁有圖書10.8萬冊。先后修建了運動場、足球場、籃球場、排球場等運動設施;配置有語音室、微機室、多功能教室、理化生實驗室、學術廳、學生公寓等先進的教育教學設施。學校現有教職工184人,其中專職教師164人,高級教師40人,中級教師76人,中高級職稱占教師比例的70.7%;學?,F有44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603人,少數民族學生占80%以上。
黃平民族中學師資力量
黃平民族中學歷來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學校通過制訂了“135工程”,通過“業務知識考核”、“五個一工程”、“傳幫帶”、“三項基本功訓練”、青年教師教學技能大賽、外出考察學習等措施,鼓勵教師刻苦鉆研,開拓創新。經過多年的努力,已培養和打造出一支專業基礎扎實、業務精湛、敬業愛生、不斷進取、敢于創新的教師隊伍。先后涌現出全國“勞動模范”3人、全國“先進教師”2人、“特級教師”3人、“中國十佳鄉村英語教師” 1人、省“骨干教師”2人、省“骨干校長”1人、省“優秀教師”1人、州“骨干教師”16人、州“教學能手”3人、縣“骨干教師”10人。州級優質課一等獎5人,有一人參加中國地方優秀青年考察團訪問日本,一人獲教育部公費留學英國諾丁漢大學三個月,有一人參加全國基礎教育創新考察團到美國訪問。
黃平民族中學辦學成果
2016年高考:一本上線409人,二本以上上線1485人。
2013年高考:一本上線166人,二本以上上線757人。
黃平民族中學文化
黃平民族中學一直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按照“三個面向”,堅持與時俱進,緊緊圍繞“以質量為本、以創新為魂、以法制為綱、以績效為榮”的辦學思想,以德育為首,教學為主,育人為本,全面發展,深化教育改革,嚴格內部管理,大力加強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積極實施素質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創新精神、自主學習探究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從而形成了“弘揚科學、傳承文明、和諧發展、求是創新”的良好校風、“篤學多思,團結奮進、立德弘志、博聞求真”的濃郁學風和“學高身正、敬業愛生、嚴謹治學、善教樂成”的嚴謹教風和“愛心育才、科藝興校”的辦學特色,使學校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不斷邁上新的臺階。
教師在國家、省級、地級報刊上公開發表論文160余篇,有200多篇論文獲得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的競賽等次獎。學校是全國科學教育實驗基地校、全國英語科研基地校。先后承擔了4個國家級、1個省級、4個州級科研課題,其中,學校承擔的國家級科研課題《民族地區高中外語學習策略》于2003年結題,課題論文榮獲全國一等獎第一名。全國教育“十五”計劃重點課題《三結合對學困生的影響及對策研究》于2006年結題,獲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二等獎。
黃平民族中學歷史
先后歷15任校長,著名校長有楊正凡、吳少峰、余介侯、謝良德等。共畢業初中16期,高中6期。校址在新州鎮龍淵路(現燈光球場、工人俱樂部一帶),面積僅十余畝,校舍為磚木結構的二層樓6幢,約三千平方米。另附設有谷隴分校。
新中國成立后,1949年11月10日黃平解放,1950年3月,鎮遠專署決定將黃平中學、谷隴分校、舊州人民中學合并為“貴州省立黃平中學”,分設新州部、舊州部。谷隴分校并入新州部。同年6月,任命張玉環同志兼校長。
1951年9月,奉省人民政府令,新州部改名為“貴州省黃平民族中學”,舊州部單獨成立“黃平中學”。
1953年8月,學校遷入現址,1956年恢復高中招生,成為完中。1958年“大躍進”中又改名“黃平中學”。直至1982年12月,經省人民政府批準,恢復現名,并列入省屬重點中學至今。
2000年,縣政府決定將原“黃平職校”并入黃平民中,成為學校的“職教部”,使黃平民族中學成為一所集普通高中、職業高中、成人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高級中學,面積也由原來的50余畝擴大為64畝。
以上,簡單給同學介紹了我們黃平民族中學的基本情況。同學們看過后相必對學校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感興趣的同學們,還可以從官網上了解更多的學校詳細資料。也可以直接到學校和老師溝通學校的詳細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