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已經參加完中學考試的各位考生和各位家長,都會比較關心接下來將要選擇哪所學校,填寫高中志愿表的時候都會去尋找該校的招生代碼以便于填寫。想要知道重慶涪陵第十中學校的招生代碼,那么,重慶涪陵第十中學校的招生代碼給大家介紹下。
重慶涪陵第十中學校招生代碼
重慶涪陵第十中學校招生代碼暫未公布,各位學生可以了解了解一些院校情況。

重慶涪陵第十中學校辦學歷史
1996年,隨著原涪陵市行政區劃的調整,涪陵十中隸屬李渡區教委主管。1996年8月,李渡區教委決定撤銷原新妙鎮中學,將新妙鎮中學與涪陵十中合并。
按照過渡時期的辦學思路,自1996年秋期起,涪陵十中弋陽橋校點不再招生新生。涪陵十中實行“一塊牌子,兩處辦學”的原則。由甘國鎂擔任涪陵十中校長、徐廷文擔任書記。
1998年秋期,弋陽橋校點的所有師資、教學設備全部轉移到新妙鎮中學,并由新妙鎮接管涪陵十中。至此,承載了70多年厚重文化底蘊的弋陽橋順利完成了她的歷史使命。
在涪陵十中的發展史上,經歷了迂回曲折、幾起幾落的艱辛歷程。特別是1996年秋天這一特定歷史時期,涪陵十中弋陽橋校點部分教師紛紛調離,一些教學經驗豐富、業務能力強的師資流失,教師職數由70多人銳減到30多人,學生人數僅為200余人。
學校合并后,辦學條件面臨著巨大的困難,資金短缺,校舍不足,教學設備匱乏,嚴重制約了學校的發展,遷建涪陵十中迫在眉睫。
學校在大木沖劃地重建。由于資金匱乏,在爭取財政投入的同時,新妙鎮黨委書記簡元其、鎮長張問斯和學校主要領導鄧發國、徐廷文瞞著家人,每人貸款5萬元,同時向教師借款300萬元作為啟動資金。
1999年,涪陵十中在新妙場鎮東頭大木沖劃地40畝開工重建,并于2002年秋天正式遷入新址,徹底告別了一個學校、幾個校點、似合非合、似并非并的窘困局面。
2003年,由力帆集團捐建的涪陵十中明善科技樓竣工。同年9月26日,涪陵十中舉行搬遷慶典。重慶政協副主席、力帆集團懂事長尹明善,原涪陵區委副書記張世俊、區委常委、統戰部長蘇建華、區教委主任蔣維佳以及原涪陵地委老領導宮家和等出席了隆重的慶典。重慶日報、重慶商報、重慶電視臺、涪陵日報、涪陵電視臺等新聞媒體對盛大慶典進行了報道。
由于每年高校辦學都會有一些變動,招生代碼也會有變化,學校都有自己的招生辦,大家可以先通過招生辦的電話號碼了解重慶涪陵第十中學校的招生代碼、或者重慶涪陵第十中學校的校園官網進行重慶涪陵第十中學校的招生代碼查詢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