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中考結束,有的家長非常高興,自己的孩子考上了重點高中;有的家長則比較失落,孩子中考沒有考上。在中考沒有考上理想院校的考生中,有很多初中生畢業之后就沒再選擇繼續讀高中,而是選擇一個職高來就讀。但小編覺得有條件的孩子還是選擇的繼續報讀普通高中學校比較好,報讀高中學校后會參加高考,所以選擇一所高中,認真努力的學習,在努力三年,說不定會考上一個不錯的大學,以后的就業機會也會多一些。下面小編推薦兩所高中學校,同學們可以參考參考。
推薦一:云南省大理市第一中學
簡介
云南省大理第一中學(大理一中)坐落于大理古城,校園內有州、市兩級重點保護的西云書院舊址,有“種松碑”、“御碑”等著名碑刻,學校為云南省一級一等重點中學,成都軍區國防生生源基地,電子科技大學優質生源基地。
云南省大理第一中學創辦于1911年(辛亥年),1953年命名為云南省大理第一中學,校名沿用至今。
截至2010年6月,學校占地42667平方米,有3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912人。
設施
截至2010年6月,學校有符合國家標準的田徑和籃球、排球校園環境、足球場,標準物理實驗室、生物實驗室、化學實驗室、多功能語音室、多功能廳、多媒體計算機房等教學設施。
校園網
根據2016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在2000年建成主干千兆、百兆交校園環境換機至桌面的校園網,新建了2間學生機房、2間多媒體教室、2間語音室、及教師備課室等多功能教室,2004年啟動了校園網建設二期工程,在2004年9月份完工并投入使用。
師資力量
截至2014年5月,學校有在編教職工171人,其中云南省中學特級教師4人,碩士研究生16人,參加“跨世紀園丁工程”國家級、省級培訓5人,在聘高級教師67人、中級職稱49人,全國中小學外語教師園丁獎獲得者1人,云南優秀教師1人,大理州“白州教學名師3人。
推薦二:大理市第一中學
淵遠流長
大理市第一中學前身為“西云書院”。1877年(清朝光緒三年)10月15日,云南提督楊玉科調任,將其在大理的爵府、田產及其它產業捐贈地方辦學,由迤西道承辦“五府”(大理、楚雄、永昌[今保山]、麗江、順寧[今臨滄]),“三廳”(蒙化[今巍山]、景東、永勝)所共有的公立書院,從此放學不綴。1902年始辦新學,1911年定為“省立第二中學”,1932年由省政府命名為“云南省立大理中學”,素以“滇西最高學府”著稱。
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政府把大理的五所中等學校(省中、國師、女中、縣中、中正中學)合并,成立“大理人民中學”。1953年命名為“云南省大理第一中學”,校名沿用至今。早在1951年,大理市第一中學就被定為云南省的重點中學。被省教委評為“云南省一級(三等)完全中學”;2000年4月,晉升為“云南省一級(二等)完成中學”。2000年11月,被國家教育部確定為“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光耀史冊
從1911年正式“省立第一中學”至今,大理市第一中學已培養了三萬多名高、初中學生。民主革命時期名垂青史的校友有:中共早期革命活動家張伯簡、王復生,東北、蒙古地區優秀黨務工作者、“蒼洱英杰 ”施介,中共地下組織首任省委書記王德三,抗日民族英雄、“白子將軍”周保中,著名愛國將領、軍事家楊杰等。
在文教科技界貢獻卓越的校友數不勝數,如:教育家張海秋、寸樹生,史學家馬曜、劉堯漢,國際生態學家從尿中馮耀宗,哲學家楊貴昌、文學家張文勛,醫學專家李樹楠、劉堯漢、吳天祜,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景等。云南著名俗文學家李家瑞、音樂家林之音等,曾在校執教。新中國成立后培養的學生,工作在各條戰線,不少人已成為中堅力量。
關懷與支持
大理市第一中學坐落大理古城(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全國優秀旅游城市)。校園幽靜,古色古香,花木蔥蘢,景色宜人。校園內有州、市兩級重點保護的古建筑——西云書院舊址,還有“種松碑”、“西云書院碑”、“御碑”等著名碑刻;以及珍稀古樹、國際標準模式植物羅漢松,均得到妥善保護。
在大理市第一中學的建設發展中,得到省、州、市各級黨委、政府和教育部門領導的支持和關懷,自1983年以來,為改造和建設校園,三級政府已投入近1500萬元。1999年,市政府請香港中國營造公司為學校制定了高標準的校園建設規劃,經市政府審核批準后,已開始逐步實施。
小編總結
可以選擇復讀一年,爭取在這期間把比較差的補上來,在下次中考的時候以好的狀態考取心儀的高中,另外,有很多學校也招收分數線較低的學生,或者是家庭條件較為寬裕,可以繳費進入好一點的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