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考前應該注意哪些?
1:眼高手低。
不愿意親自動手進行各科復習內容的自我整理、自我歸納、自我梳理
許多同學總以參考資料上面已系統化整理好復習內容為借口,不愿意動手做扎實細致繁重的復習內容系統化的整理筆記。“紙上得來終覺淺,要知此事須躬行”。自己動手整理的系統化知識筆記是自己的腦力思維結晶,深扎在大腦深處,與大腦神經元記憶系統鉤鏈成網,潛意識對其有感性的“親切”熟知感,豈止是看參考書上他人代勞整理出來的內容所能與之相提并論的。
2:未能及時做好復習信息的反饋匯總
復習中的錯題、疑問、焦點、疏漏、遺缺等反饋錯源信息都是很寶貴的增分“礦源。針對錯源信息進行自我補救式強化復習,可以把時間、精力用在刀刃上,防止做過多的無用功。
3:不善于制訂科學的小計劃
時間安排不當,缺乏小計劃,自我復習東一榔頭西一錘,漫天撒網,沒有階段性復習目標。或者自我支配時間安排過緊,缺乏彈性、機動性,是小計劃失敗的通因。緊跟著老師走是“大鍋燴”,自己的小計劃是“小勺喂”、“大鍋燴”要吃飽,“小灶菜”要喂好。制訂一份留有時間彈性的小計劃是每一位考生應切實考慮的。
4:沒有養成好的心態
每日自我暗示、自我調節、以進入自信、樂觀、向上的積極學習心態的好習慣
科學家們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演員大腦的特定部位貼上微電極,然后按內容不同要求演員們表演各種電影情節。當他們演出與灰色、無精打采、消極、沮喪、憤怒有關的情節時,實驗監測儀顯示腦啡肽的含量隨之降低,當劇情進入歡樂、健康、愉快、喜悅、自信、愛情的內容時,腦啡肽的含量也隨之上升。腦啡肽是調學習心態的天然快樂劑。養成積極樂觀的積極學習心態有利于大腦分泌腦啡肽的增加。
孩子中考家長怎么做
1.交流時要特別注意:
(1)要平等。以一個朋友、一個同學的身份,設身處地地替他們去分析心里的郁悶,讓他們感覺到你的 要平等。 要平等 真誠,打消他們的顧慮,讓他們在你的面前能夠敞開心扉。
(2)找準話題。每次成功的交流必須從一個話題入手,基于平等的隨便問問:今天學校有什么新鮮事? 你的同桌換了嗎?喜不喜歡他?你的語文老師講課有什么特色?你的課本中有哪些優美的短文,讀兩段美文給我解解悶,等等。尋常的交談會引起孩子的興趣,產生親近感。
(3)鼓勵。比如一次考試考砸了,與其批評他:瞧你這模樣,還有什么出息。不如換一個角度,效果會大不同:這么難的題目,也得了60多分,不錯呀!下次爭取再高些!
2、面對中考,激發學習動力:
(1)家長定位要準確。應該讓孩子明了中考的意義。只有孩子重視了,他才有動力,才能自覺地投入。家長的任務不是替孩子下決心,而是幫助孩子做好思想工作,幫助孩子客觀分析他的能力和原來的學習水平,找出他的潛力,樹立孩子的信心,確立要奮斗的目標,鼓勵其努力拼搏。與此同時,要創造一個和諧的穩定的家庭氛圍,為孩子的學習創造必要的條件。
(2)“幫”。進入初三后,家長要鼓勵孩子,幫助孩子制定學習計劃,計劃要切實,力所能及,欣賞他們的每一點進步。要善于與孩子溝通傾聽他們的呼聲,引導教育,少指責,多表揚。在日常生活中,從生活小事入手,幫孩子形成嚴謹認真的習慣,使其逐步養成精細、審慎、耐心的態度和習慣。幫助孩子安排好作息時間和合理的飲食。
(3)早動手,先下手為強。初三第一學期末,中考各科的內容大部分就講完了。最好抽一定的時間開始總結所學知識,在復習的基礎上形成知識網絡。尤其對初一、初二的個別落后的科目,要提前著手進行補差補漏,等到初三第二學期綜合復習再補,孩子的時間就很難安排了。
(4)家長提醒學生四個要抓住。抓住課堂聽講不放松,提高課堂聽課的質量;抓住書本不放松,中考70%的考題來自課本,不讀書,只做題是無源之水;抓住練習,在做題中尋規律,找方法;抓錯題,建立錯誤檔案,不斷總結錯誤,犯過的錯誤不再犯。
小編總結
孩子要面臨中考,家長不要過多的給孩子壓力,最好的是給予更多的鼓勵。當然同學們也要相信自己的學習能力和臨場發揮能力,因此中考考前就不用過于拼命復習了,這樣其實復習的效率是很低的。大家在考試前幾天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這才是成功的第一步,如果同學們把心態放好了,那么接下來的各科考試就不會那么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