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家長應該怎么做?
(一)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
初三學生學習負擔重、心理負擔大、一點小小的波折就很容易動搖他的自信心,情緒上普遍比較消極。
我們說,在現代社會,一個人的勤奮、毅力、信心、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沒有平時學習的充分積累,學生考不好,同樣,沒有積極、自信、穩定的心理,學生在考場上也不能正常發揮。因此,在中考之前,我們最好幫助孩子減輕壓力,建立自信心。
我們要幫助孩子克服考試焦慮。如果我們表現得比考生還緊張,事情就會很糟。有的家長每天要問考生復習或測驗的情況,尤其是問模擬考試的分數、名次。這對初三學生也很不合適,考生常會與家長發生沖突:考試是我自己的事,你們別問了,煩死了!
(二)家長可做的主要是:
1、指導孩子適當運動,保持良好健康狀態。目前,不少考生不同程度地患上了“考試焦慮癥”,癥結就在于“一心只讀圣賢書”,生活安排得太單調。有這樣一個著名的公式:“8-1〉8”,意思是從8小時中拿出1小時運動、娛樂或休息,盡管只學了7小時,效率卻勝過學滿8小時。此外,散散步,聽聽音樂,晚上看看新聞,都有助于調節情緒、緩解壓力。
2、提醒考生安排好作息時間,不開夜車,調整生活習慣。有規律的生活和學習,形成條件反射,讓自己能在白天進入最佳狀態,這一點對考生來說非常重要。特別是考前,可以采用每天晚上有意識地比前晚早睡幾分鐘的辦法,逐步調整過來。
3、創造一個溫馨平和的家庭環境,淡化緊張氣氛,與孩子談笑風生或共同運動。多與考生進行心理溝通,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當好孩子的“心理保健員”。
4、給孩子以自信心和勇氣,給其信任和鼓勵,做孩子的精神支柱。每天復習之后,考生通過回想自己這一天的收獲,比如“我今天又做對了哪道題”、“我今天又發現了哪個漏洞”,對他們的一點一滴的收獲都加以肯定,以此來調節情緒,以良好的心態迎接中考。
(三)注意幾個切忌:
①切忌期望過高。不少家長對孩子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愛把“至少要考多少分”、“一定要上什么學校”之類的話掛在嘴邊,殊不知這樣做不僅起不到激勵作用,反而讓孩子愈發悲觀、焦慮,給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壓力。因此,對家長來說,首要任務就是正確了解孩子的狀況,你不妨告訴孩子:“只要盡到最大努力就行了!”
②切忌制造緊張空氣。為了給孩子督戰助陣,有些家長刻意制造出“一級戰備”的考前狀態,如請假在家做“專職后勤”,晚上絕不打開電視等等。其實,這樣做反而會讓孩子覺得壓抑、煩悶,“透不過氣”來。明智的做法是,家長該干嘛就干嘛,同時,盡量避免出現對孩子的心理產生消極影響的事件,如夫妻吵架、鄰居沖突等等,營造溫馨、寬松的家庭氛圍。
③切忌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能讓考生把現有水平發揮到最佳程度,在考前階段,家長對孩子要鼓勵、肯定,不要動輒批評、指責。當孩子某一次考前測驗失利時,一味責罵只會讓孩子更加缺乏自信,甚至自暴自棄,這時,家長最好多與老師、孩子溝通,共同找出失利的原因,幫助孩子盡快走出失利的陰影。
④切忌嘮叨。在孩子復習迎考期間,一些家長總愛在孩子面前反復念叨“你要加把勁啊!”、“你一定要考好呀!”等等,這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加重思想包袱。你有這嘮叨的功夫,不如給孩子講講笑話,讓他的神經放松一下。
家長不要給孩子過多壓力
1、臨近中考,家長不要每天過問考生復習或測驗的情況,尤其是模擬考試的分數和名次,這對初三學生來說非常不合適。大多數孩子都是非常關注中考的,面對模擬測驗他自己已經很緊張了,你再去過問,會增強孩子的緊張度。
2、家長應該盡量為孩子創造舒適輕松的家庭氛圍。家長們應該明白,家不是學校,更不是考場,在家時盡量按照平時的生活狀態進行,家長用不著壓低聲音說話,更用不著為了孩子連電視機也不開。
3、千萬不要對孩子過分關愛。在孩子復習功課時,有的家長一會兒倒水、一會兒切塊西瓜、一會兒送牛奶,每天給孩子放好洗臉水、擠好牙膏,還有的特意請假在家里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在這個時候,這樣的過分關愛反而會成為一種壓力。
小編總結
各位家長朋友,離中考已經時間有限,想通過這短短的時間使孩子的成績有驚人的飛躍,是比較不可能的。家長們要給孩子制造和諧愉悅的氛圍。因為,情緒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同學們的學習效率和考試成績,“適度緊張”才是最佳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同學們才會信心十足,平心靜氣,精力集中,思維敏銳,答題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