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調招線
中考的全稱叫做初級中等教育學歷(業(yè))考試(初級中等教育畢業(yè)考試),簡稱中考。中考前有兩次模擬考試(部分地市為三次),各市(區(qū))各自出題。中考以省(直轄市)為單位出題。中考屬于選拔性考試,但是中考的選拔是建立在九年義務教育基礎上的選拔;中考要考慮考生升入高中后繼續(xù)學習的潛在能力,但高中教育還是屬于基礎教育范圍,因此中考仍要堅持既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又要堅持考查考生的學科能力的原則。除個別區(qū)縣或個別學科單獨命題外,全市絕大多數區(qū)縣的三科考試由市里統一命題,全市命題將嚴格遵循現行中學教學大綱的要求,充分考慮各區(qū)縣的教學情況、教改情況、教材使用情況和考生的實際水平,最大限度地求同避異,充分體現統一命題的“平穩(wěn)過渡,循序漸進”的原則。最后各大院校定分數線 ,最后如果招生不足,沒有錄滿而采取調整招生,這是就有了調招線。
調招
調招生多是指的正住戶籍不在中心城區(qū)的考生。這類考生通過借考的形式在參加中考。在招生錄取的時候,根據統一劃定的中考錄取分數線以調招生的身份進入相應的高中。
根據2013年中考省級及以上示范性高中的錄取線來看,多數學校都是調招分數線要比統招分數線高一些。影響調招分數線的原因有很多:
①中考試題的難度。如果當年的試題難度較大,那么整體的分數線就會調低一些;反之就會高一些。
②每個學校的調招分數線都會根據當年報考該校的外地生的分數制定的。如果報考該校的學生中考分數高,則該校的調招分數線就會高;反之,就會低一些。
③這種情況很少,但還是有幾率。就是說學校的調招計劃沒有招滿,則該校就會適當的降低錄取調招分數線,完成調招計劃。
具體的分班情況,學校也是本地生和外地生穿插在一起分班的。所以,不論你是本地考生還是外地考生,最重要的還是中考成績。
擴展閱讀:志愿填報作用
中考志愿填報并沒有各位中考考生想象中的那么簡單,一般具有以下幾點作用:
第一:志愿填報所涉及到的信息量需要整合。孩子平常的學習情況,成績波動;心態(tài)性格,抗壓能力;統一考試的區(qū)縣排名,發(fā)揮好壞;各個學校的中考招生政策,填寫要求;各種特色班的中考招生要求;相互比較以及孩子們自己的填報意愿、興趣愛好等等,這些都是家長們在為孩子們志愿填報的時候需要考慮的事情。
第二:涉及到的學校難以抉擇。志愿填報一共有八個,但是能夠選擇的學校有十幾個,而且每個志愿填報還有兩個專業(yè),究竟應該如何分配?同一個學校想報普通班和實驗班的話算幾個志愿?再加上優(yōu)秀生的名額分配呢?要拉開檔次似乎很容易,但實際上檔次之間要拉開多少,每個檔次放多少個學校,每個學校之間又要拉開多少差距,這些都需要綜合考慮。中考考生需要保證在風險和收益之間取得一個很好的平衡,最大限度的突破期望值。
第三:涉及到的對孩子的反饋影響必須考慮。一般來說,根據中考考生的具體情況來確定填報的學校,但是志愿填報之后,學校對于中考考生的心態(tài)同樣具有反饋作用。志愿填報過高,究竟會讓孩子的壓力更大還是動力更足?志愿填報過低,究竟會讓孩子輕松應考還是松懈備戰(zhàn)?所以,志愿填報并不像買彩票一樣,聽天由命,而是真正的需要運籌于備戰(zhàn)之期,決勝于中考之后。
小編總結
所有考試的結果都是與大家平時付出的努力成正比的,所以同學們要努力了。大家想擁有的豐富學識前提就是必須認真讀書,因為讀書是大家獲得知識的最快捷徑,因為只需要大家動動腦、動動手,把知識記在腦海里,大家就可以運用一輩子。中考的結果是大家報讀高中院校的首要條件,中考總會有各種情況的發(fā)生,大家都需要提前了解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