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能否完美呈現,知識儲備只是其一,而能否綜合運用知識才是關鍵,而實現綜合運用的關鍵就是良好習慣和自控力以及計劃性的合力才能實現,什么時候開始都不晚,找到孩子自身的不足之處,幫助孩子一起查缺補漏,跟孩子一起度過這段緊張又有意義的沖刺之旅!中考真的有那么重要嗎?相信這也是許多初中生內心的疑問。
普通高中學校錄取
1.錄取原則。遵循公開、平等、擇優的原則。
2.錄取依據。一是學校招生計劃;二是學生志愿;三是綜合素質評價。四是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折算分數加政策照顧分。
錄取時對綜合素質評價的要求:一是“思想道德”必須達到合格及以上。二是“學習態度與能力”、“交流與合作”、“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4個指標中至少要有2個指標在B等以上。其中,錄取體育、藝術特長生,“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必須對應達到A等。
3.錄取辦法。每個批次錄取的學校均為州內所有公辦、民辦普通高中、完全中學。
在招生計劃內,依據考生志愿和綜合素質評價結果,按照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折算分加政策照顧分從高到低進行錄取。公辦學校錄取時,先錄取擇優計劃,再錄取定向計劃。錄取定向計劃時,在擇優錄取最低控制線下30分內從高到低依次錄取。若下降30分后,定向學校仍沒有生源,招生計劃在招生范圍內逐級調劑到有生源的學校招錄。
中考誤區
大量做題補課
面對升學在即,九年級學生會積極地嘗試改變自我,在意志上、在行動上尋求自我完善,希望克服以往學習過程中思想上、行為上的不足之處,爭取大幅提升學習效果,以求實現理想的升學效果。于是,在其中很多人的身上,大量耗時間、大量做題目、大量去補課的現象時常可見。這種精神是值得嘉許的,但“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式的做法是不科學的。
分析在九年級學習中,不光要努力,更要掌握學習的科學方法,掌握學法、提升效率、循序漸進、適度緊張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不能只靠喊口號扎猛子,而是首先要靜下心來仔細分析個人的學習特點和存在的問題,充分征求老師的意見,借鑒成功同學的做法,認真制訂個性化的學習計劃。
要求高
中考是選拔考試,這就對七年級、八年級年級時學習成績并不理想的學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于是,在一些孩子身上,會出現與家長、老師的要求格格不入的行為,諸如對學習成績無所謂、行為習慣逐漸散漫,甚至發生更為嚴重的叛逆對立現象。要求越緊,反抗越強,失望也就越大。
分析對于這一部分學生,需要家長、老師保持冷靜,切忌一味地責怪埋怨,要多去了解孩子,經常進行平等的交流,把握問題的所在,解除孩子的困惑,爭取孩子的配合,加強科學的引導。家長要改變不切實際的要求,和孩子共同確定符合孩子實際能力和意愿的目標,共同向著這一目標努力,使之認識到“我盡力,我也行”。
專攻難題
許多成績好的學生都會在課后攻克“偏題”、“難題”,這種戀戰的方式,對中考壓軸題有所幫助,但是在總體意義上講是浪費時間的,是不值得的。做偏題難題可能會帶給成績好的學生成就感,但是一旦做不出來,也會打擊到學生的自信心,從而影響中考的復習與考場的發揮。這種做法不好,也沒有必要,更不提倡。
不求實際
分析別人的一些學習方法看似不錯,但并非與自己的個性特點和學習習慣吻合,全盤接受、臨時改變自己也許會帶來學習上的不適應。面對各種繁復的信息,家長和學生一定要保持冷靜的頭腦,不慌亂,不盲從,要認真分析研究,多方咨詢,信任老師,這樣才能確保無誤。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小編總結
要做到會多少答多少,把自己把握的題做完后,就可以攻克一下難題了,即使是沒有把握也要敢于寫,碰碰運氣也無妨。不寫沒有分可得,寫了說不定就有對的,閱卷老師多給兩分是兩分,畢竟多一分就可以甩掉一操場的人,敢于猜測的考生有時也會取得較好的分數。中考確實是人生的轉折點,但不管它是怎么轉的,后面的路還是留給你自己走的。心態放好,不要有太大的壓力,人生的可能性有很多的,焉知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