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面臨中考的學生在考前容易出現焦慮,這也是一個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是過于焦慮,就會影響到我們的中考發揮。而且考前的狀態對于學習有非常大的影響,因為只有利用好考前的這段學習,還能夠有一個大的提升。如果出現了考前焦慮,那么我們應該怎么樣去應對呢?
家長要做什么
1、知道孩子需要什么
(1)安靜
離著 高考或中考只有幾天時間了,這時候孩子更需要的是一個安靜的環境。有助于孩子平靜的心態,平靜的復習。家長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安靜的環境非常重要,有些家長總覺得不放心,想經常叮囑孩子學習上的各種事情。這個時候不但用處不大了,而且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
(2)傾訴
孩子一年來一直處于緊張、高壓狀態,尤其是下學期多次模擬,成績的起伏可能給孩子造成一定的焦慮,孩子需要有一個情緒上的釋放。所以,家長懂得閉嘴而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狀態、心情,對緩解孩子的緊張和壓力才有幫助。
(3)關懷
高考或中考的孩子需要家長的關懷,從日常生活、衣服食物到心理狀態,都需要家長無微不至的照顧。比圖根據孩子的身體狀況,給孩子適當增加營養。再比如針對孩子的緊張心理,及時予以開導等等。但是,要切記適度,過猶不及。
(4)幫助
家長與孩子多交流,發現孩子的需求,給予孩子適當的幫助,這個幫助可能是生活上的,也可能是學習上或思想認識上的。比如:發現孩子對華為被美國打壓的事情很感興趣,可以適當講一講科技、國際關系,教育重要性等,可能這正是孩子沒有想到的,需要的。有時一句話,就可能給孩子很大幫助。
2、對孩子有效地指導和建議
(1)關注過程,不要只關注結果
指導孩子在離著高考和中考剩下的幾天,關注我每天還能做什么,能背幾個單詞,能復習幾道錯題,能記住哪些規律方法。而不要一直總想著馬上高考或中考了這件事。如果心里一直想著考試,容易引起緊張焦慮的狀態,反而復習不進去,影響復習效果。
(2)關注自我,不要只關注他人
指導孩子在離著高考和中考剩下的幾天,關注自己復習的情況,存在的問題,計劃的實施。而不要被周圍同學的狀態影響自己。
“別人這次模擬名次提高了,我的卻停滯不前。”
“別人上輔導班‘全拖了’,我是不是也試試。”
“別人已經推薦生保送了,我羨慕又有點沮喪”
這樣只會打亂自己的步驟,搞得孩子心神不定,應該指導按著自己的復習計劃實施,不要和別人比,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家長不做什么
1、不跟別人家的孩子比
家長之間總難免會交流孩子的情況,看到別人家的孩子的成績和進步,自己總是羨慕的,這是人之常情。但是,切忌把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去比,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是無法比較的。這種比較,不僅自己心里不舒服,而且容易把這種對孩子不滿情緒表現出來,給孩子造成傷害。
2、不跟自己的期望值比
每個家長都望子成龍,盼女成鳳,但是我們應該知道理想與現實是有差距的。對孩子要有期望值,但期望值要合理。不要認為孩子考不上哪所學校了,就會怎么樣了。其實,只要孩子有一個陽光的心態,今后發展的道路非常寬廣。
同時在孩子沒有達到自己的期望值時,要調整自己的心態,千萬不要把失望、沮喪、不滿的態度過分表達出來,對孩子的心理會產生很大影響。
3、不把焦慮的心情傳染給孩子
離著高考和中考只剩下的幾天了,家長的心情也是緊張、焦慮、不安。但是我們作為成年人,要控制和掩蓋自己的情緒。孩子本來就已經重壓在身,如果這時家長再表現出焦慮不堪,孩子更無所適從。
4、不過度關心
對孩子關愛是必須的,但是過度了就適得其反。比如:一個勁的詢問復習的怎么樣了?總是督促再做做題吧!生怕孩子浪費一點時間,緊盯著孩子。這都會引起孩子的反感。
家長要注意什么
1、考前是否去“全托輔導班”
很多家長考前給孩子集中報輔導班、“全托班”,其實沒有必要。學校里老師是根據中考的要求,學習的進度,時間的安排來整體制定復習策略,給孩子報過多的輔導班,孩子也吸收不了,身體得不到休息,反而容易引起身體不適和心理的焦躁。而“全托班”完全脫離學校的進程,會在很多時間節點、復習內容等方面丟失信息。
2、關注越多,細節越多,效果反而越差。
離著高考和中考只剩下的幾天了,很多家長放下一切事物,專心陪孩子中考或高考。事無巨細,都想“一切盡在掌握中”。有的時候,過分的關心和小心,透漏出來的其實是過分的焦慮和擔心。無形中增加孩子心理負擔,讓孩子擔憂、恐懼、焦慮。家長保持一顆平常心,像平時一樣生活、工作,給孩子傳遞的就是平靜。就是如常。
小編總結
中考的“腳步”越來越近了,越來越多的考生感到記憶力下降、注意力難以集中、成績停滯不前,甚至對自己感到懷疑,這主要是由考生焦慮、緊張及疲勞的心理造成的。良好的心態是中考制勝的關鍵,假如你正為某事所困擾,千萬不要悶在心里,把苦惱講給你可信的、頭腦冷靜的人聽,以取得解脫、支持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