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不要一味地聽信專家,如果成績達不到一個指標卻填了一個重點高中對于孩子未來三年的學習是很吃力的。家長在孩子填報志愿這件事上也是起了關鍵性的作用,家長們要多去翻看相關資料,多去向有經驗的前輩請教,還要征求孩子的填報志向。但還有一點很重要,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中考志愿填報誤區
各位中考考生在進行中考志愿填報時有以下幾個誤區:
1、一味追求“非普高不上”:03年的中考出現了很多高分中考考生沒有收到任何學校錄取通知書的怪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中考考生志愿填報不當。在18萬余名考生中,志愿填報上填寫服從分配的中考考生僅1萬余人,其中只有半數中考考生服從職技類學校分配,正是這樣導致其中部份高分中考考生檔案成為“死檔”。
今年取消了“是否服從其他院校分配”一欄,因此在中考考生在志愿填報的時候,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認真考慮,慎重選擇到底是上普高還是上“三校”。
2、過分保守,一志愿流失:每年的中考都會出現考前估分過于保守,而考試時超水平發揮的中考考生,本來可以填報市區重點高中的一志愿就這樣白白浪費掉了,很是可惜。中考與中考報名辦法有本質的不同,中考是由大學決定考生是否錄取,中考是由計算機按照程序進行錄取。考大學時,確實會出現第一志愿填報學校沒考上,第二志愿填報學校夠分也不錄取,甚至第三志愿填報學校也不錄取的情況。中考就根本不同了,第一志愿填報如果沒考上,計算機會看第二志愿填報院校夠不夠,第二志愿填報院校再沒考上,計算機會看第三志愿填報院校夠不夠……直到被錄取為止,只要分數夠,相應的志愿填報學校就一定會錄取。
因此,中考志愿填報時,有潛力的中考考生前一二個志愿可選擇較理想的重點高中、錄取分數稍高于考生平時成績的學校。這樣,可避免考試時超水平發揮,成績較高,志愿填報卻并不理想而帶來的遺憾。但隨后的志愿填報必須實事求是地降下來。
中考志愿填報方法
1、了解學校辦學特色和優點
例如文科見長或是更喜歡文科的學生可以填報以文科著稱的學校,若是擅長文科的學生因報考不慎而進入了一所側重理科的學校,那么今后的學習生活可能比較被動,三年的高中學習生活是很長的時間,更將影響以后報考大學的方向。
填報志愿時,專家建議分散填報,“不要故意集中在某幾個學校上,最好分散選擇學校,否則那些熱門學校的分數會水漲船高。”此外,外區縣的示范性學校也是可以考慮的,一些好的外區縣示范性學校,同樣擁有較強的師資和良好的硬件環境,卻因為距離的問題而成為冷門,而大部分學校都是可以住宿的。
2、考慮交通等全方位因素
當然,交通也不能說不是個問題。倘若一些市區的學生填報了郊區的沒有寄宿的學校,那問題就大了,來回路上擠公交遭罪不說,耽誤時間更是影響學習。
3、志愿填報“五要”“四不要”
什么叫“分數優先”、“志愿優先”?所謂分數優先,不管志愿填寫位置,只有分數達標才能被錄取。例如:統一志愿。志愿優先:根據志愿填報的順序,取志愿填報在先的考生,例如:推優生。
在填報志愿過程中,討論、填寫志愿時間不宜拖得過長,以免影響孩子正常的學業和考試心態。在這段時間,要注意創設良好的家庭氛圍,掌握“五要”原則 情緒要穩定,家庭氣氛要溫馨,對孩子要說“盡力就行”,飲食衛生要搞好,幫助孩子檢查考試用具是否備齊。注意“四不要”——不要規定孩子考什么中學、不要規定孩子考多少分、不要過多討論報考志愿的事、不要對孩子的成績問個不停。模擬考試分數僅做參考,還需參考平時穩定的學業水平。成績高,保持自信同時不要過于樂觀。成績低,發揮失常,要擺正位置,恢復自信,相信自己的上升空間比別人大。
小編總結
大家有不懂的一定要咨詢老師并盡快解決,以免耽誤復習時間,如果孩子們復習沒有時間多去關注這方面的內容,家長這時候就該幫助孩子們多關注、多了解并及時提出建議。因為同學們都是第一次經歷中考,也是第一次填報志愿,所以對這方面的操作是十分陌生的。所以大家一直都想知道該怎么填寫中考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