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考已經(jīng)結束了,一家歡喜一家愁啊!學習好的考生擔心發(fā)揮失常,與理想中的高中失之交臂,學習不好的考生擔心考分太低,無緣高中學習。如果中考成績差怎么辦?最終結果還是要根據(jù)自身的情況而定中考分數(shù)低,意味著考生可能面臨讀中職或步入社會兩種選擇,對于只有15、16歲,三觀正在形成階段的孩子來說,很難深思熟慮做出明智選擇!每年中考,都有一部分考生上不了高中,2020年的中考成績陸續(xù)公布,在這場應試選舉中,家長們如何為自己的孩子尋覓一個好學校呢?
中考成績一般建議
1、如果你是一個努力型的人,且在初中三年的學習刻苦努力,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只因你一時失利在中招考試中沒取得理想成績。
你一定要想辦法上一所適合自己的高中。因為你在初中三年的付出,為高中的繼續(xù)學習奠定了堅實的根基。
而適合自己的高中指的是這所學校的錄取分數(shù)線和你自己的成績不要太懸殊。
因為老師講課會根據(jù)大部分人的學習情況而定,如果大部分學生的程度較好,老師的授課會簡化基礎知識的講解,強化難題的講練。這樣的授課方式不利于你的長遠發(fā)展。
2、如果你天資聰慧且思維靈活,只是在初中的三年時光里,沒有竭力去學習,最終造成中招成績不理想。
如果你的成績不足以報考高中,但你還是下定決心想上高中,此時應該和父母商量,花錢上一所私立的學校。
私立學校為了自身的生存與發(fā)展,他們的管理很到位,聘請的老師也相當負責。所以在這樣的學校上學,只要你有目標、有夢想,盡情的發(fā)揮自己的聰明勁,努力拼搏三年,最終你一定會在高考中取得較好的成績,在高等學府繼續(xù)深造。
3、如果你在初中三年的學習很吃力,并且成績一貫不好,甚至初中的很多知識都沒學懂,中考成績不容置疑很不理想。
此時你一定要謹慎規(guī)劃你的發(fā)展方向。
如果你選擇上高中,你有可能面臨學不懂的狀況。因為初中所學的知識是整個高中學習的基礎,如果初中沒有打好基礎,沒有建立一個很好的知識體系,高中的學習是很難繼續(xù)的。
如果把初高中的知識體系比喻成一輛自行車,初中的知識就是兩個車輪,高中的知識就是車的框架,沒有輪子的自行車是跑不起來的。
所以初中沒有學好的同學要慎重,可以參考以下兩點:
1)如果你對高中的學習抱有很大期望,那你就要做好臥薪嘗膽的打算。既要補學初中知識,還要下決心學好高中知識。
2)如果你沒有上高中的打算,可以選擇學習一門技術,比如理發(fā)、美容、廚師、甜點制作、雕刻、裝飾、汽修等等。我們可以及早掌握一門技術,及早步入社會開始創(chuàng)業(yè)。
中考后如何選擇高中院校?
各位中考考生在選擇高中院校時有以下幾個標準:
一、好高中的標準:
一般中考考生認為好的高中就是升學率高的高中,設施完備、校園開闊、教育規(guī)范、管理嚴格、師資雄厚、生源素質高、考上大學的人多。孩子就應該上這樣的高中。
高中的宣傳也都是往大家關注的焦點上說,除了學校硬件設施和軟件管理外,更多的是每年考上大學的變化,升學率高的一定是宣傳的升學率,學校大的一定是宣傳的升學人數(shù);有尖子生的一定是把狀元第幾名掛在橫幅上;有進步的一定是把進步的幅度寫出來;這樣的宣傳把學校最優(yōu)秀的一面展現(xiàn)在廣大的中考考生和家長面前,使得中考考生和家長忽略了學校的劣勢,而把選擇的目光放在了“好高中”上,我們都說最治病的藥是最好的藥,那么,學校也是,最適合自己的高中,就是對自己來說最好的高中。
二、高中的適合性:
頂尖的中考考生,自信心較強,適合上象洛一高這樣的高中;他們的辦學理念就是“自信、自強、自立”,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管理規(guī)范(不是嚴格),休息學習各取其便。精英教育滲透其中,有較高的升學率和適當?shù)奶蕴省W晕野l(fā)揮的空間很好,適合各類尖子的發(fā)揮,學習上、消費上、交友上等,只要你愿意,你自己走的路都很長。
三、高中的不適合性:
初中劃片招生,升學率又較高的學校的高分考生,分數(shù)在示范性高中錄取線附近,不適合上洛一高。
“房檐滴水照窩來”,前車之鑒,可以看一下以往幾年的類似中考考生,初中畢業(yè)時相似的中考考生,在上線的人中,大部分中考考生以上洛一高為榮,進了洛一高,而相差幾分進了三中及“實驗班”的中考考生三年后的情況往往好于進入洛一高的中考考生。單按中考成績,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情況下,應該是三年后洛一高的最后一名,也應優(yōu)于其他學校的第一名,但事實上卻相反。說明中考考生的心理因素在這里起到了較大的作用。
小編總結
最后我想明確告訴大家,不管你的中招成績怎么樣,只要你還有上學的欲望,肯定有學可上,只不過上的學校有強弱之別。公立的學校無法進去,我們可以選私立的。最終的選擇要以適合自己的發(fā)展為目的。中考生的年齡還很小,不上學去打工也只能做臨時工,不是長久之計,只有學了技術,掌握了一技之長,才能更好地成長。也希望每一位父母,能在為孩子考慮之時,多聽聽孩子的心聲、多看看行業(yè)的趨勢、多了解下學校的實力,攜手創(chuàng)造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