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在選擇學校的時候,往往需要參考的指標會有很多,有時在幾個心儀的學校之間選擇的時候,大家不妨可以參考一下當地學校的一個排名情況,排名反映的是學校的一個綜合辦學實力情況及社會評價等,是有效的參考來源之一。希望大家能在高中學習中取得好的學習成績。學校的排名情況僅供參考哦。
四川省金堂中學排名情況
學校名稱 | 排名 |
四川省金堂中學 | 26 |
四川省金堂中學介紹
四川省金堂中學校創建于1928年,至今具有80多年的辦學歷史。1928年至1951年校址所在地為城廂鎮(金堂原縣城所在地,現屬青白江區),先后歷經金堂縣立初級中學、金堂縣立男子中學、金堂縣立中學、金堂縣聯合中學等歷史沿革。1951年2月,設 在城廂鎮的金堂縣聯合中學合并到趙鎮(現金堂縣城所在地)的趙鎮中學。1952年,經省教育廳批準,趙鎮中學更名為四川省金堂中學校并沿用至今。
建校初期,優秀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婦女運動的先驅、中共旅歐少共創始人、著名教育思想家趙君陶曾任學校訓育主任,為學校留下了寶貴的教育思想和精神財富。近十多年來,四川省金堂中學校遵循秉承歷史、開拓創新、跨越發展、爭創名校的發展思路,努力壯大規模、提升質量、發展內涵、形成特色,走出了一條快速發展的特色之路。
四川省金堂中學辦學條件
在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士的關心與支持下,學校投入了大量資金,極大地改善了辦學條件,今天的金堂中學擁有現代化、多功能的音樂廣場、體育運動中心、科技樓、實驗大樓、藝術樓、圖書樓、學生公寓及設施完備的學生食堂,建筑面積達40270平方米,配置了達到國家級示范性普通高中標準的適應現代教育
圖書館技術的網絡中心,建立了門類齊全、陣容龐大、內容豐富的電子圖書館,理、化、生實驗室器材、藥品齊全,語音室、音樂室、美術室、學術報告廳設施先進、功能完備,能完全滿足教學的各種需要。學校現有教職工316人(其中特級教師2人,成都市學科帶頭人8人,金堂縣拔尖人才4人,金堂縣學科帶頭人4人,金堂縣教學能手13名,全國優秀教師3人,省級優秀教師3人,市縣各類優秀教師120人),教學班74個,在校學生4652名。辦學特色70多年的辦學歷史積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蘊和豐富的辦學經驗,形成了“傳承歷史,關注未來,促進發展”的辦學思路和“關注未來,讓每一位學生享有更好的教育,讓每一位學生得到最好的發展,對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的教育理念,確立了“關注未來社會發展的要求,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學養并重、得才兼備、具有終身發展的潛能,適應社會發展要求,既富有民族精神,又具有世界眼光的現代人”的育人目標。
學校先后為國家培養了眾多的英才俊杰,僅恢復高考以來,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輸送了鄒宇、邱健等近50名優秀學生,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國家建設的棟梁之材。特別是近三年的高考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2002年高考本科上線379人,上線率高達54%,專科上線99.7%;2003年高考本科上線439人,上線率56%,專科上線率100%;2004年高考本科上線505人,上線率52%,專科上線率100%。 金堂沱江實驗學校的辦學水平一直走在全縣最前列,在全縣初中教育教學中發揮了實驗示范作用。
四川省金堂中學辦學成果
學校教育科研蔚然成風,科研興校碩果累累。近三年來,學校教師撰寫論文312篇,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獲獎論文34篇,省級獲獎論文42篇,市級論文獲獎52篇;指導學生參加學科競賽獲國家級大獎106人次,省級72人次,市級153人次;2002年,童華池老師指導的梁巧同學的作文《羊小姐的美容院》榮獲“首屆全球華人少年寫作美文大獎”,并入選人教版第五冊高中語文教材;2005年學校20名同學的20篇文學作品入選由四川文藝出版社編著的《陽光成長叢書》受到一致好評。
學校承擔的成都市“九五”教育科研重點課題“優化初中課程結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圓滿結題,并獲市政府教學成果二等獎,學校被評為成都市教育科研先進集體。現正積極進行成都市教育科研“十五”規劃課題《高中生差異發展教學策略研究》、《強化藝體,滲透美育,促進學生和諧發展》、《利用校園網絡資源,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研究工作。
顯著的辦學效益受到了上級主管部門的充分肯定,給予了學校崇高的榮譽:四川省首批校風示范學校、四川省中小學實驗教學示范學校、四川省現代教育技術示范學校、成都市模范單位、成都市文明單位標兵、成都市德育先進集體、成都市綠色學校、成都市全民國防教育先進單位、成都市施行《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先進集體、成都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成都市第七屆學生藝術先進集體,更值得驕傲的是,學校連續十五年榮獲成都市高中教育質量表彰獎,這充分說明該校的教育質量一直保持在市同類學校領先水平。
現在每個地方都有許多的高中學校,每個學校在當地排名都是有差異的,學校的排名也是作為家長給孩子們選擇報考學校的重要考量標準之一。學校的排名情況往往代表著該學校在當地學校的地位,排名名列前茅的學校往往都是學生和家長們十分青睞的對象,而學校的排名情況也逐漸變成了學生和家長們選擇學校的一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