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備考期間內孩子已經承受了許多各個方面的壓力了,家長在陪伴孩子備考時就不要給孩子過大的壓力,多一些給予孩子鼓勵,讓孩子更加有學習的動力。孩子中考,家長內心的焦慮和擔心其實不比孩子少,但這時候家長千萬不要把自己的情緒帶給孩子。因為孩子在面臨重大考試和選擇時,家長的表現往往很重要,需要家長的引導和幫助。同學們,其實把中考當做一場普通的學業檢測考試就好,孩子和家長都用平常心去對待,大家都可以做的很好。
孩子中考家長怎么做
(一)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
初三學生學習負擔重、心理負擔大、一點小小的波折就很容易動搖他的自信心,情緒上普遍比較消極。我們說,在現代社會,一個人的勤奮、毅力、信心、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沒有平時學習的充分積累,學生考不好,同樣,沒有積極、自信、穩定的心理,學生在考場上也不能正常發揮。因此,在中考之前,我們最好幫助孩子減輕壓力,建立自信心。我們要幫助孩子克服考試焦慮。如果我們表現得比考生還緊張,事情就會很糟。有的家長每天要問考生復習或測驗的情況,尤其是問模擬考試的分數、名次。這對初三學生也很不合適,考生常會與家長發生沖突:考試是我自己的事,你們別問了,煩死了!
(二)家長可做的主要事情
1、指導孩子適當運動,保持良好健康狀態。目前,不少考生不同程度地患上了“考試焦慮癥”,癥結就在于“一心只讀圣賢書”,生活安排得太單調。有這樣一個著名的公式:“8-1〉8”,意思是從8小時中拿出1小時運動、娛樂或休息,盡管只學了7小時,效率卻勝過學滿8小時。此外,散散步,聽聽音樂,晚上看看新聞,都有助于調節情緒、緩解壓力。
2、提醒考生安排好作息時間,不開夜車,調整生活習慣。有規律的生活和學習,形成條件反射,讓自己能在白天進入最佳狀態,這一點對考生來說非常重要。特別是考前,可以采用每天晚上有意識地比前晚早睡幾分鐘的辦法,逐步調整過來。
3、創造一個溫馨平和的家庭環境,淡化緊張氣氛,與孩子談笑風生或共同運動。多與考生進行心理溝通,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當好孩子的“心理保健員”。
4、給孩子以自信心和勇氣,給其信任和鼓勵,做孩子的精神支柱。每天復習之后,考生通過回想自己這一天的收獲,比如“我今天又做對了哪道題”、“我今天又發現了哪個漏洞”,對他們的一點一滴的收獲都加以肯定,以此來調節情緒,以良好的心態迎接中考。
(三)家長要注意幾個切忌
①切忌期望過高。不少家長對孩子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愛把“至少要考多少分”、“一定要上什么學校”之類的話掛在嘴邊,殊不知這樣做不僅起不到激勵作用,反而讓孩子愈發悲觀、焦慮,給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壓力。因此,對家長來說,首要任務就是正確了解孩子的狀況,你不妨告訴孩子:“只要盡到最大努力就行了!”
②切忌制造緊張空氣。為了給孩子督戰助陣,有些家長刻意制造出“一級戰備”的考前狀態,如請假在家做“專職后勤”,晚上絕不打開電視等等。其實,這樣做反而會讓孩子覺得壓抑、煩悶,“透不過氣”來。明智的做法是,家長該干嘛就干嘛,同時,盡量避免出現對孩子的心理產生消極影響的事件,如夫妻吵架、鄰居沖突等等,營造溫馨、寬松的家庭氛圍。
③切忌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能讓考生把現有水平發揮到最佳程度,在考前階段,家長對孩子要鼓勵、肯定,不要動輒批評、指責。當孩子某一次考前測驗失利時,一味責罵只會讓孩子更加缺乏自信,甚至自暴自棄,這時,家長最好多與老師、孩子溝通,共同找出失利的原因,幫助孩子盡快走出失利的陰影。
④切忌嘮叨。在孩子復習迎考期間,一些家長總愛在孩子面前反復念叨“你要加把勁啊!”、“你一定要考好呀!”等等,這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加重思想包袱。你有這嘮叨的功夫,不如給孩子講講笑話,讓他的神經放松一下。
我們不必因為孩子中考,講話聲音就放輕,電話線都拔掉,絕對不開電視機,每天要燒很多菜,其實每天微笑著迎接孩子回家,微笑著送孩子出門,做回你本色的父母,就可以了。
拓展閱讀:最后階段家長能為孩子做什么
決定學習成績的有三個方面的條件: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心態。方法和習慣,已經不是考前我們能立竿見影的改變的了。
所以這個時期,看到孩子或這或那的許多毛病,不要急于去糾正他。你能為孩子做的,是使他在這個時期保持一個穩定的學習心態。
具體來說,一是照顧好他的飲食、生活起居,二就是閉上批評的嘴巴。也許他吃飯的時間有點長,也許他在廁所磨嘰了半天,也許一晚上他去廚房翻了幾次冰箱……不管怎樣這段時期不要吭聲,這是你對孩子的體諒,這就是我們能為孩子做的。
小編總結
家長需要拿出自己的小智慧,在中考這場戰斗里為孩子做最好的輔助,把中考這場考試當做一場戰斗的話,孩子就是要沖鋒陷陣的戰士,那么家長自然就是打贏這場戰斗的關鍵了。而且家長們,一定不要帶給孩子壞情緒,要營造良好的備考氛圍,為考生做出營養美味的餐食。不要過度關心,這樣會帶給孩子很大的壓力,也不需要過度冷漠, 因為這樣孩子會產生不自信、不被重視的心理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