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之后,我們還有其他的事情需要去完成,例如填報志愿,如果自己成績不理想還要思考出路等等。中考之后短暫的休息是可以的,但是放松一段時間之后,就要著手準備了。小編建議大家在成績出來之前可以多對當地的學校信息做一個了解。同時也對自己學業規劃的一個了解。
中考后的計劃
一、學習內生動力是人生發生轉變的最大因素。學習的內生動力和成長內生動力,對于每一個孩子來說都是極為關鍵。我見過無數從學渣轉變成學霸的案例,無一不是由強大的學習內生動力驅動的。
要讓孩子產生強大的內生驅動力,最主要的就是讓孩子有夢想和目標。家長在幫助孩子規劃未來的夢想和目標的時候,還是要根據孩子的天賦來做科學的規劃。一個人做自己擅長的事,才會事半功倍,才會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獲得自信和驅動力。如何根據孩子的天賦來做科學的規劃,可以關注學習力教育中心的家庭教育頂層設計課程《夢想方程式》,會告訴你如何科學的發現孩子的天賦,并根據孩子的天賦來做科學的規劃和設計。
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科思維。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學科思維,可以讓孩子在任何一門功課上都輕松取得優異的成績。現實中,多數家長沒有重視起孩子學習習慣和學科思維的培養,所以多數孩子在學習上會顯得困難重重。
所以,學會學習對每一個孩子來說都極為關鍵。會學習學什么都會變得非常簡單容易,而不會學習,學什么都會感覺困難重重。
三、根據孩子的天賦來科學的選擇適合孩子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每個孩子的天賦都不一樣,而天賦不同,適合他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也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同樣的學習方法,可能別的孩子使用起來效果非常的好,但是用到你身上,效果未必理想,正是由于這個原因決定的。所謂的因材施教,正是要根據孩子的不同天賦,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而這事實上,對老師來說是很難做到的,但是每個孩子應該根據自己的天賦,來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這對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極為關鍵。
教育研究在飛速的發展,所以我們的家長也要加強學習現代家庭教育常識,才能夠在孩子的成長中有效的幫助孩子。所以每個家長只要重視起孩子的科學施教,那么孩子的學習就會變得非常的簡單和輕松。
中考后的總結
中考結束后,幾家歡喜幾家憂啊……
無論考試成績如何?我們都應該明白: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習的過程,過程中孩子都遇到了哪些困難……
其次是老師和家長能做的是教孩子,最終的學習還是孩子自身,科學證明,絕大多數的學生的智商都不相上下,造成學生成績差異的一般不是學生的智商高低,而是學生學習習慣的好壞與否。在眾多的學習習慣中,學習的自覺性是最為重要的。
而自覺學習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學習的主動性強。主動學習的目標不僅是完成學習任務,還要把學習任務完成好。二是學習的投入度高。即把學習當成自己分內的事,學習時能聚精會神,全神貫注,思維活動比較充分,在學習過程中能形成自己的體會和感悟,真正做到學有所得。三是能夠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主動學習的學生由于從學習中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比如考高分的成就感、攻克難題的喜悅感,因而產生了持久的學習動力和學習興趣。
只有把學習變成自己的事,而非把學習看成一種累贅和負擔,真正走進學習里,發現學習的奧秘,感受學習的樂趣,學習才能進入良性循環。
如果仔細觀察不難發現,那些成績優異的學生大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能自覺自愿,主動的去學習:老師布置的作業,無需別人督促,總能高質量的完成,課后他們會把作業當成回家后的第一件事來做;即便有時老師沒有布置作業,他們也能提前預習下一步學習的內容,或者主動找一些課外書讀。而那些成績一般或比較差的學生,一般會把作業拖到最后時間完成,如果沒有老師和家長的監督,他們的作業質量會大打折扣,或者干脆不寫作業。從中可以看到學習是否自覺主動是造成學習成績差異的主要原因。隨著年級的逐漸升高,這種差異會表現得越來越大。
改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必急功近利、不必追求立竿見影,只要每天能比前一天有一點突破、一點改善,而且朝著正確的目標持續地做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要和孩子共同制定一個目標(期末揭曉答案)
一輩子太長,一秒鐘太短,到這學期末不長不短剛剛好。
從改掉一個壞習慣,培養一個好習慣開始。接下來的時間喜不喜歡都要過,嘗試一下,改變自我,向著目標奮進……
同學們參加中考都比較緊張,比較慌張,但等到考生們拿到錄取通知書后,考生們真正意義上的暑假生活就開始了,這個暑假生活可與以前的假期生活不一樣喲!這個暑假沒有假期作業,沒有一張張的試卷,沒有抄抄寫寫,這個暑假就是享受生活,那么在這個沒有暑期作業的美好假期里,同學們也應該好好規劃一下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