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在查到自己的中考成績以后,成績理想的同學也不能完全大意了,因為接下來就是填報志愿。志愿的填報有很多的注意事項,同學們在志愿填報以前要把具體的流程了解清楚才行。對于沒有填報經驗的我們來說,很容易一個不小心就進入志愿填報的誤區。所以大家可以參考往年中考錄取的情況,以及自己的分數與錄取分數的相關信息對比后選擇高中學校。
2020年秦皇島中考最低分數線
第一批高中:海港區:5151分、山海關區:501分
第二批高中:海港區:455分、北戴河區:465分
考前心態調整
我們學很多知識,但是客觀的說,不少知識在上大學以后并不很常用。反思這個階段學生的成長,真正受益終生的,是通過社會生活獲得的各種能力,比如“人際交往能力”、“溝通能力”、“處理問題的能力”,尤其“正確面對問題的心態”是非常重要的。
就考試而言,我們從考前、考中、考后三個階段來談談學生正確心態的培養。
(一)考前心態:適度壓力正常,重實力輕運氣
考前的正常心態,首先應該是保持適度的緊張和壓力。有的家長說學生一到考試就緊張,其實緊張是學生重視考試的一種表現,也是青春期成長中的學生在開始承擔個人和社會責任的過程中,一種正常的反應。我們不可能也不應該做到讓學生完全不緊張,只是不用過度施加壓力就好。應該讓學生認識到:考試本來就是暴露問題的一種手段,問題只有暴露出來了,才能解決。也有的家長說學生總是不緊張,這種情形的本質往往是學生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開始成長并承擔責任,要多加強平時的責任感教育,臨考嚴訓往往作用不大。
除此之外,另一個需要強調的事情就是,考試成績的90%是平時的學習結果的反映,這是可控的和穩定的因素;而只有10%是運氣,這也是不可控的和不穩定的因素。考前的復習,要更多的著重于梳理知識、總結題目、反思錯誤,從而真正的提高自身的實力,而不要意圖在押題這種運氣行為上。如果基礎的90%沒有把握住,另外10%也不會起到什么作用。
(二)考中心態:客觀看待題目,保持個人節奏
考試中的心態,往往也反映在考試的策略上。從應試的角度而言,能得高分的策略才是好策略。但是在實際的考試中,很多同學卻忽略了這一點。
考試中最常見的心態失衡的表現就是“跟一道題死磕”,耗費太多的時間在一個小問題上。很多同學知道自己有這個問題,但是就是改不掉,一方面要加強考試時對自身的認知和控制,另一方面這部分同學往往在平時生活中就比較容易急躁、較真、較勁,更多的要在平時處理問題時,就有意識的培養良好的心態。
考試中的另一種失衡心態是“攀比”,比如自己一定要爭取第一個做完試卷,或者做到了某塊內容比如解析幾何歷來是自己的強項,所以哪怕別的分都不要了,也要把這道題做完美……諸如此類的想法在考試中也是要不得的,這是一種“因小失大”的表現,要更多的看到問題的整體,才能獲取考試策略。
好的考試心態是:無論出現什么意外,總能保持個人習慣的考試節奏應試。遇見難題可以跳過去,沒感覺的題過一會兒再想。不急躁,不自大,客觀、冷靜。
(三)考后心態:重問題輕分數,不必大喜大悲
考試后學生最緊張也最期待的就是分數公布的那一下,這也是正常和可以理解的。我這里想強調的是,無論高興還是沮喪,一下就好,最多一天就好,因為我們要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來分析和解決具體問題,分數只是一種表象。
首先,試卷上所有丟分都是什么問題產生的。不要輕視任何小問題。總有同學說:“都會做,就是馬虎”,馬虎是學習習慣不良的典型體現,平時不重視,考試才會暴露,一定要抓平時,抓重視。如果有知識上的問題,不能光抓一個知識點,要由一點引出這個知識相關聯的其他知識,做整體復習反思。如果是應試策略出了問題,也要在平時的小測驗、小練習中就糾正。
其次,試卷上得分的地方也是值得我們關注的。有些地方雖然得分了,但是我們不一定真正掌握這些知識了,可能是“蒙”的,可能是用錯的方法做對的,不值得可喜。我們真正做對的地方,如果哪道題自創了方法,就可以繼續總結這些方法在什么情況下適用,有什么要點;如果哪道題以前錯這次對了,就可以繼續總結自己用什么方法使自身得到了提高,從而加強自己的學習策略。一份試卷,我們從做對的地方學到的叫“經驗”,從做錯的地方學到的叫“教訓”,其實“經驗”往往比“教訓”更有幫助。
小編總結
學校每年的招生分數都在變化,但是相差的分數值不是很大,學校會根據當年的中考成績來確定招生的分數線,所以想要報考秦皇島中學的同學一定要第一時間掌握學校的招生分數線。只有在大家用知識把自己強大了,自己才有更多的權利去選擇。最后祝愿大家都能考上心儀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