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是人生中的第一個臺階,又是高中新人生的起點。孩子們現在面臨的每一次考試都不會是人生的最后一次考試,這些考試最大的意義是要教會孩子如何學會總結。中招成績出來后,無論考的好與壞,最重要的都是調整心理、重整旗鼓,為接下來的學習做準備。下面給大家帶來中考相關信息。
中考成績出來后該做什么
一、正確對待考試成績和外界的壓力
在大考之后,許多家長和孩子都在焦急地等待著成績的公布,等到成績公布之后,家人,同學都迫不及待想知道你的分數,這時候,若是分數沒有達到期望值,你會感覺到特別大的壓力,建議大家遇到這種情況之后首先分析一下自己是否刻苦努力了,自己是否盡了全力?如果自己確實努力了卻沒有達到父母的期望,大可不必為之焦慮,理智分析情境,坦然面對來自外界的各種壓力。
無論考的成績如何,都要對各門試卷進行認真的分析與思考。對答的好的題目,應寫出自己是如何理解運用所學知識的;答錯了,要找出原因,錯在那里,為什么錯?以有利于今后改正。任何一次考試成績都不是人生最后一次考試成績,我們的每一次成績都是為了下一次取得更好的成績。
二、分析、總結平時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
在中考結束之后,孩子們適當放松身心,發泄一下壓抑的情緒是可以理解的,但在暑假期間講學習完全拋到九霄云外,對考試也不做任何分析,這也未免有些玩過頭了!其實,在考試之后,特別是成績出來之后,趁著知識點還在腦海中有較深的印象,考生可以結合試卷,對自己平時的復習目的和學習態度、方法進行全面分析。認清現狀,查漏補缺。
另外,不要只將自己的目光放在眼前的中考分數和名次上,這樣是很難取得一定進步的。還要提醒一些同學,盲目樂觀只會讓自己逐漸退步。
如果這次考試失敗,無論你再傷心、再痛苦、再后悔,它都已經成為現實,因此,你就應該勇敢地正視現實、面對現實,并想法去接受它、適應它。發生的就在面對,重要的是在以后的考試中能夠吸取經驗和教訓。
三、制訂可行的計劃
“亡羊補牢,未為晚也。”一次失敗并不代表什么。調整好心態后,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制訂一個可行的計劃,安排好下一階段的學習和生活,在制訂計劃時不能急于求成,一步登天,要有短期的目標,能使自己有成功的體驗,從而增強學習、考試的信心。每個人都有一個“最近發展區”,如果我們將自己確定的目標于“最近發展區”,那么經過我們努力,這個目標就會實現。如果我們將目標確定太高或太低,就會失去目標與計劃的實際意義。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調整心理呢?
1.如果學生想哭,想要傾訴,在開始的時候就先陪伴,先聽她說給出發泄的時間,當好聽眾;不要急于讓學生調整,不要急于提建議。
2.承認學生的難受和失落——畢竟付出了那么多,原本的期待卻打了折扣;不要說“別難過、想開點、要堅強”,尤其需要避免說“這不是大事,沒必要太介意”。
3.滲透“對成績的失落感”是非常普遍的情況,不僅僅是一個人考不上理想的學校,而是大部分都會有這樣的遭遇,比如 “當年誰誰平時成績很好,結果去了第三批學校,覺得很虧,結果后來發現他們班里連620分的學生都有,才覺得能夠接受”。
4.學生之所以難過,是因為真的很努力過,是因為自己有追求,只有沒有付出的人才會覺得結果無所謂,而難受說明他/她有進取的精神,這會讓他/她的將來會很好;盡量不讓學生解讀成“之所以成績不理想是因為自己當初沒有好好努力,某些時刻沒有抓緊”的自責。
5.“定量”地討論分數不理想的后果:不理想容易被解讀成“災難”,但是考不上理想高中和考不上好高中是有區別的,而且考不上第一批次,去了三批次的學校未必是差學校,只要分數很高,完全可以進好學校的重點班。
6.盡量不讓學生逃避,盡量避免“專門請假平復心情”并爭取家長支持——繼續跟著上課可能一兩節的效果不好或受影響,但讓學生處于一種充實或盡量往充實方向走的狀態,讓學生能夠處于大集體里面,對于情緒的過渡才是最有效的,一味地沉溺進去,反而容易出問題。
小編總結
孩子們在得知分數之后的反應往往是大不相同的,一些孩子會選擇痛痛快快地玩一場,而有些孩子由于面對外界多方面的壓力,而產生焦慮和自責的情緒,小編提醒各位家長要及時引導和干預,以免對孩子以后的學習和生活產生不可逆的影響。如何學會調整學習計劃,更重要的是學會正確面對成功與失敗,這也是家長和同學們應該學習的人生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