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公布成績之后,一些同學們擔心成績和志愿,考試成績沒有達到自己預期的一部分考生可能會陷入悲觀絕望中,吃不好、睡不好、情緒低落,有些考生還伴隨自怨自責,很容易走入心理誤區。一些考生平時成績很好,將目標定得太高,但中考時沒有正常發揮,成績與自己的預期存在很大落差,部分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差的考生往往會出現抑郁情緒。下面一起來看看同學們應該怎么做。
怎樣對待中考成績
正確對待分數
分數下來后,有的學科高,有的學科低。有的比你預想的高,有的比你預想的低。如何正確對待分數?分數出來后應該做的是,分數處于什么位置,要對分數有個清楚的認識。對那些考試成績不如預想的那么好的學科,應該找找原因,下一步到高中怎么辦?
分數是不能改變的,這是個現實,但是可以改變的是自己。中考在傳統中有個暗示,分數高是人才,分數低就完蛋了,這個帽子戴在誰的頭上都不舒服,也是不科學的。
分數是對三年初中學習的檢驗,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但卻不是唯一性,即不能說是人生成功和失敗的唯一。事實上考查一下中外的成功人士,他們在高中和初中的分數也不一定多么高,有的甚至還沒有上完。分數是個臺階,無論是高還是低,我們都要踩著它去爬上人生的光輝頂點,關鍵是努力的程度,只要努力了最后就一定能達到。
正確對待失敗與成功。
中考是一場比賽,是對考生的身體素質、智力水平和心理因素的總的考驗,成敗得失不僅僅是考試分數的高低。因此,不論考的怎樣,你都應當在考后好好反省,全面分析中考勝敗的原因,客觀評價自己,既不要盲目夸大自己的優點,也不要把自己評價過低。一旦對自己有了一個正確的估價,也就能夠比較客觀地對待中考的成敗得失,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了。同時還要懂得,中考雖是一場搏斗,但它也帶有一定的偶然性。因此,千萬不能憑一次成敗論英雄。
考試失敗并不能說明你笨、你沒有能力,我們不能單獨只用分數這一把尺子來衡量你的能力。就學業成績而言,其影響因素是很多的,而且人的智力和人的外貌、性格一樣是有個別差異的,這些差異主要表現在智力水平、智力類型和智力表現早晚三個方面。
愛因斯坦曾寫過這樣一個公式:成功=艱苦的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說空話。拿破侖也告誡人們:人與人之間只有很小的差異,但這種很小的差異卻往往造成了巨大的差異!很小的差異就是所具備的心態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巨大的差異就是成功與失敗。
在由失敗通往勝利的路上,有好多障礙并不是存在于世界上,而是存在于我們的心里。幾乎每個勝利者,都曾是個失敗者。勝利者與失敗者的重要區別是:勝利者屢敗屢戰,絕不輕易放棄努力;失敗者屢戰屢敗,可惜放棄了努力。
中考后心態調整
一、傾訴,大哭一場
這應該是最直接的的方式了,大哭一場,釋放出積蓄已久的不好的情緒。哭過之后你會發現整個人會輕松很多,你也可以找父母、同學聊聊天,像他們傾訴你內心的想法,他們也會盡可能的開導你,很多事情憋在心里越發酵就會越嚴重,說出來反而會輕松很多。
二、運動宣泄
很多同學可能覺得哭那是很丟臉的,也不愿意跟別人說。對于這些同學,最好的方式就是在體力方面排解了,你可以約同學打一場籃球賽,也可以去爬山或者是去唱歌,盡情釋放內心的煩躁情緒。
三、出去旅游
據說在澳大利亞的一些公園里,每天早晨會有許多人在擁抱大樹,據稱,擁抱大樹可以釋放體內的快樂激素,令人精神爽朗。因此,當我們走出戶外,在感受外面新鮮的空氣,溫暖的陽光的同時,建議大家也去擁抱自然,擁抱大樹吧。
正如開頭所說,中考說重要也不重要,中考失利,你還有很多其他的選擇,不要死死的只知道看著那個分數而什么都不做,中考失利,你不需要那么多時間去回憶到底是哪里出了錯,到底是哪個題寫錯了,還是哪個步驟又寫漏了......這些都是沒有用的。你最需要做的是分析失敗的原因是什么,是要選擇復讀呢,還是去中職、大專院校,還是去做別的事情,無論是哪一種選擇,都認真慎重的考慮。
不管是家長還是考生,都要意識到中考結果已經是既定事實,無法改變,對于既定事實,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在情緒過后,結合客觀事實,找出一條合適的路做好未來三年的規劃。用長遠的目光考量人生,理性看待中考結果:決定你未來人生的不可能是一次考試成績,而是你的態度、目標及行動。最后祝愿大家都能考取心儀的高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