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在我們國家已經存在可四十多年,自然是有它存在的意義,很多學生都是通過中考來實現考大學夢想的,有了中考才能夠有高考的更好發揮,在學生群體中,中考成績好的學生,高考的狀態也會更好,所以中考這項考試是給學生帶來好處的。那么,接下來給大家介紹下中考的變遷。
中考如何變遷
1、降低普職比例,從6:4降到5:5
此前大部分省市中考的普職比例為6:4,也就是說,通過中考有60%的學生最終進入普通高中,40%的學生最終進入職高和技校。
為了更好地分流,培養技術型人才,擴展機械制造行業,降低中考普職比例,從之前的6:4降為5:5,也就是說未來將有一半的學生無緣普高,失去考大學的機會。
2、兩考合一,中考含金量再提高
此前很多學校中考結束后,還有高中招生考試,尤其是深圳、北京、上海一些一線城市,高中教學資源比較珍貴,中考過后,達到分數線的學生,還要參加高中招生考試,根據此成績進行分班,成績太差的還有可能被學校剔除。
“兩考合一”將成為2022年部分省市的一個重大變化,將中考和高中招生考試統一合并為中考一場考試,由此中考的含金量上升到一個新高度,重要程度可想而知。
3、美育中考來臨,總分增加
2020年中國衛生部司長提出“美育中考”的概念,增加體育健康,和美術音樂在中考中的占比,以此來實現素質教育。
目前部分地區的教學資源還不滿足實現美育中考,在慢慢的建設過程中,2022年恐成為實現美育中考的一個節點。
在其他科目不變的前提下,增加體育健康和美術音樂相關考試科目,勢必高考總分值會有所提升,屆時,中考分數再遭稀釋,可能650分才有機會上普高,對于初中生來說是一個不小的壓力。
中考如何更快的提分
1、學習之外的東西
比如手機,電腦,玩游戲,不要去接觸,也不要來知乎上問如何自律,扔掉手機就是最好的自律,要想成績上去,首先狠下心來把手機砸掉,不要用手機記單詞,也不要用手機聽課,有什學校的事情用你爸媽的手機。
2、課堂
什么認真聽講的我就不說了,我想說的是你上課的時候,腦子要跟著老師走,老師問什么你回答什么,抱著一種挑錯的心態去聽課,專門挑老師哪里講錯了哪里說的不好。思維一定要跟著老師走,無論老師提什么問題你要馬上回答的出來,千萬不要害羞,有一段時間我因為物理老師人很兇所以不敢回答問題直接造成周測成績下降。
3、時間
你可以支配的時間有很多比如拉屎的時候,睡前,早上早點起,一天全部的課間,打飯就不要排隊了可以錯峰,尤其是考試前一兩天老師給的自由復習的時間,完完全全利用起來不要浪費,要有自己的任務表,并且第幾天哪個時段該做什么自己要十分清楚。
4、復習計劃
大考的試卷都是寶貝,一定要翻爛所有學校??嫉脑嚲?,比如月考期中考,周測如果是學校自己出的也要重點復習。先記住自己大考的試卷什么類型的題目丟分了,什么科目考的最差,原因就不用專門寫到本子上了自己記在心里,記在腦子里,學會科學分析,分析自己的劣勢+優勢并且像軍事家一樣給出完整的對策,建議優先弱勢科目,比如我數理化均分50是拖后腿最嚴重的科目,所以我優先復習,再理科比如生物(主要錯題,自我總結),再文科(主要記憶,抗遺忘),先英語(單詞)后地理,最后政治,地理政治大題我一般留到考試前晚背,以最大減小抗遺忘的負擔,最后一遍總復習,回看大考試卷會的跳過,不會的再復習,自我檢測看看知識點全部過關沒有。
5、學校作業
你自己看著來,像我,我總復習階段基本是抄作業的,因為覺得學校作業太簡單,自己做浪費時間,就留下時間轉攻我自己的錯題和知識點。如果你基礎不好的話你就跟著老師的腳步慢慢聽慢慢學,如果你基礎好的話就直接跳過,自己復習,這個沒什么道德不道德的,就是合理安排時間。
在未來的某一天,中考和高考一樣的重要,學生需要做的努力和準備也會越來越多,這也就意味著學習的競爭壓力會越來越大,這對家長也是一種考驗。要從平時的學習上給學生提供更好的資源,想要參加高考,中考成績是不能太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