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中學考試不像高考一樣備受矚目,但在父母的眼中任何一場考試都是很重要的,中考也不例外。距離中考的腳步越來越近,想必家長們都是一樣的心情,同樣的期待,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家長們共同的愿景,面對中考的緊迫感,我們家長如何做才會更有效。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孩子要中考家長該怎么做的文章,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孩子中考家長應該做什么
1、收集中考信息
孩子在初三的時候會忙于各科學習,家長們要對最新的中考形勢進行關注和了解,掌握最新的中考政策信息。
四五月份,很多學校會舉辦招生咨詢會,家長可以根據自身需要決定是否參加。同時要注意搜集心儀學校的資料,了解各大高中學校的情況,分析是否適合孩子。要了解中考的整體流程,幫助孩子解決中考志愿后顧之憂。
2、找出薄弱環節
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不同,也難免會存在學科不均衡的情況。家長要幫助孩子找出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孩子一起分析哪些科目有多大的提升空間,確立合理的目標并制定相應的計劃。
在制定相關計劃的時候,既要有總體計劃,又要分階段進行小的計劃。計劃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來制定,不能超出孩子的實際能力。在執行計劃的過程中要根據具體情況適時地進行調整。
3、培養良好習慣
初三家長要在家中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好的學習習慣對孩子的學習很有幫助,能夠有效地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效率。
學習習慣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實踐和鞏固,家長要督促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比如按時做作業的習慣,專注閱讀的習慣等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互通性,適用于所有年齡階段的孩子。
除了學習習慣,還要幫助孩子找對學習方法。學習方法沒有固定的好壞,適合孩子的方法才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學生考前心理準備
學會傾訴。當你為考試而坐臥不安,擔心焦慮時,不妨將你的感受說出來,讓他人與你共同分擔。此外,你還可以把你的感受寫成信,然后扔到一邊,給自己留出一定的“憂慮”時間,隨后再去解決。千萬不可郁積在心,使壓抑情緒潛滋暗長,最終憂慮成疾。
調整認識。要調整對考試的不正確認識,消除思想顧慮,增強自信。中考與以往大大小小的考試并沒什么兩樣,反倒較為科學、客觀和公正。一般來說,只要準備充分,相信自己的學習基礎,考出相應的高一級學校是沒有問題的。
動機適當。學習活動中低限度的焦慮是必要的,但過度緊張,往往發揮不出正常水平,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如果動機過于強烈,那么進入考場,便會因情緒緊張而產生“怯場”現象,降低了記憶和思維效率,以致連平時較為熟悉的題目都回答不出來。當然,如果對考試抱無所謂的態度,缺乏獲勝的動機,也是考不好的。所以保持適當的學習和考試動機,才會使學習活動產生最佳效果。
學會休閑。緊張、繁重的復習難免有時會使人神經緊張、精神壓抑,此時,最好能暫時丟下書本漫步于戶外,置身于大自然的懷抱,轉換視野,保持樂觀情緒,從而達到調適緊張心態的目的。
加強鍛煉。英國教育家斯賓認為“健康的人格寓于健康的身體”,只有保持身體健康才會保證心理健康。科學研究證明,一些呼吸性的鍛煉,例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可使人信心倍增,精力充沛。因為這些活動讓人肌體徹底放松,從而消除緊張和焦慮的情緒。
自我激勵。激勵即激發、鼓勵,使人產生一種內在的動力,朝向所期望目標前進。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研究發現,一個沒有受到激勵的人,僅能發揮其能力的20%至30%,而當他受到激勵時,其能力可以發揮至80%至90%。這就是說,同樣一個人,在通過充分激勵后,所發揮的作用相當于激勵前的3至4倍。
科學作息。古人云:“人之心不可一日不用,尤不可一日不養”,因為心“不用則滯”而“不養則瘦”。所以日常復習中一定要注意科學作息,勞逸結合,最好是制訂一份科學的作息制度,努力做到早睡早起,不開夜車,不打疲勞戰。這樣才能保證考試時具有充沛的精力,清醒的頭腦。
總之,作為家長,自然是竭盡全力為考生做好保障,家長的保障和規劃,要有的科學作為較基礎,要了解基本的復習階段和要求,要有一些心理學和社會學的基礎,要善于跟學生交流,和孩子做朋友,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氛圍。作為學生也需要刻苦努力,要理解父母的苦心和付出的努力,要心懷感恩之心,發憤圖強,刻苦努力,做較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