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三岔中學辦學章程
序 言
成都高新三岔中學始建于1977年,最初名為“簡陽縣三岔初級中學”,1987年經四川省教育廳批準為“四川省簡陽縣三岔中學”,升格為普通高完中,1994年更名為“四川省簡陽市三岔中學”,2017年4月1日更名為“成都高新三岔中學”。2003年,學校成為資陽市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學校先后創建成為資陽市體育教育特色學校、資陽市藝術教育特色學校、四川省文明單位、四川省綠化示范學校、四川省實驗教學示范學校、四川省現代教育技術示范學校、四川省校風示范學校,四川省陽光體育示范校。
學校辦學理念是“外放內斂 善變兼容 師明生智 多元育才”;校訓是“重德 合作 求是”;校風是“文明 務實 奮進”;教風是“啟智 嚴謹 奉獻”;學風是“自主 專注 求真”。 辦學思路是“立足人本,依法治校,科研興校,特色強校,質量立校,和諧育人”;育人目標是“陽光自信 誠信自律 自立自強 健康向善”;辦學目標是“抓住區域發展契機,推進學校和諧持續發展,彰顯自主發展,多元育才的教育特色,努力創建成都市優質特色學校”。不忘承諾,牢記責任,精誠團結,忠于職守,率先垂范,自強不息,努力感恩,不負厚望,拼搏前行,創造新的輝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目的和法律依據】為保障學校依法辦學和自主管理,規范學校內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推進學校依法治校,建設現代學校制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國教育改革發展綱要》、《面向二十一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共中央國務關于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小學德育工作規程》等法律法規,制定本章程。
第二條【校名與地址】 本校全稱為成都高新三岔中學,拼音表述為Chengdu GaoxinSancha Zhongxue。現住所地址為成都市高新區三岔鎮三岔街2號。學校聯系方式:電話028-27820298,郵編641418,郵箱cdgxsczx@163.com。
第三條【學校性質及隸屬關系】學校由成都市高新區管委會興辦,成都市高新區社會事業局主管,經原簡陽市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局登記機關批準,屬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具有法人資格,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為全日制公辦普通高級中學,學制三年。
第四條【學校標識】學校校徽體現的主題是莘莘學子在文化的天地間展翅高飛。外形為圓環,環中有中文“成都高新三岔中學”和“SANCHAZHONGXUE”,象征三岔中學人同心同德,命運相連;正中的圖案上方是高山流水,象征地處龍泉山麓三岔湖畔的三岔中學志存高遠;中間的兩只大雁在書山學海間展翅高飛,象征著三岔學子在文化天地間鴻鵠展翅;下方的河流是由“三岔”兩個漢字的拼音首字母“S”和“C”首尾相連而成,象征三岔中學人攜手前行團結奮進的精神;圓環為紅色,象征熱情活潑,中間主體圖案藍色,象征青春活力。
第二章 組織機構和管理體制
第五條【校長負責制】 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校長是學校的法定代表人,副校長協助校長開展工作。
學校校長、副校長的聘用(任命)程序按市委組織部和教育主管部門相關要求執行。
第六條【校長職權】校長行使下列主要職權:
(一)按照國家有關法律規定,依法治校;
(二)組織起草學校章程、發展規劃,并負責組織實施;
(三)組織制定規章制度、工作計劃,并負責組織實施、檢查和評價;
(四)執行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政策、決定和指示;
(五)領導學校各職能部門及常設機構,完善崗位設置,維護學校秩序;
(六)負責學校日常事務管理,主持校長辦公會議,審議重大事項并作出決策;
(七)負責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努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八)負責教職工隊伍建設,促進教職工全面發展;
(九)按規定負責學校財務、基建及重要設施設備購置的審批;
(十)負責學校安全工作;
(十一)組織協調學校與政府、社區、家庭等方面的關系,為學校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十二)行使國家和教育行政部門授予的其他職權,完成其他交辦任務。
第七條【學校重要事項決策】學校重要事項主要包括:
(一)學校章程的制定和修改;
(二)學校發展規劃的編制和完善;
(三)校內機構的設置;
(四)重大改革措施及規章制度的研究制定;
(五)中層干部人事安排方案;
(六)教師隊伍建設實施方案的制定;
(七)年度經費預算、決算安排;
(八)教職工考核獎懲方案的制定;
(九)其他重大問題。
學校重大問題由校長辦公會、行政會、教代會等決策,決策的主要程序為:提出意見、可行性研究、充分討論、表決通過。
第八條【工會與教職工代表大會】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和《中國工會章程》規定,學校工會委員會是教職工代表大會的工作機構,負責教職工代表大會的日常工作,檢查、督促教職工代表大會決議的執行。學校工會委員會由會員代表會選舉產生,任期三年。
學校依法建立以教職工為主體的教職工(代表)大會,是學校黨支部領導下的教職工行使當家作主的民主管理權力的機構,是參與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的基本制度,是學校建立現代學校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職工代表大會每三年為一屆,每學年至少要召開一次全體會議,每次會議必須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代表出席方能召開。代表由全校教職工選舉產生。代表要經常搜集教職工對學校各方面工作的反映。教代會閉會期間由工會行使職能,按照教代會決定執行。
根據有關法規,教職工代表大會主要行使以下職權:
(一)聽取討論校長的工作報告,審議并通過學校章程草案、學校辦學指導思想、發展規劃、財務工作報告、有關學校重大改革方案或措施、教育教學和管理制度以及教職工隊伍建設等重大問題;
(二)審議通過學校提出的教職工聘任合同制和校內績效工資制實施方案、學校崗位責任制方案、教職工管理制度、考核辦法、獎懲條例、福利待遇以及其它與教職工權益有關的規章制度,由學校頒布實施;
(三)評議、監督校長和學校領導干部,實行政務公開。
第九條【黨團組織】 學校基層黨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充分發揮共青團、學生會等組織的作用。
第十條【內設機構】學校設立校務委員會,校務委員會由學校黨、政、工、團、隊、群的負責人及有代表性的骨干教師組成,校務委員會由校長主持,校務委員會是審議機構,即審議討論學校重大問題的機構,是協助校長決策的機構,在校務委員會充分討論的基礎上,由校長集中意見進行決策。學校設置學校辦公室、教務處、政教處、教科室、總務處等行政管理系統,設置黨支部領導下的教職工代表大會、工會、共青團等黨群機構組成的監督、保證系統,設置校長主持下的校務委員會、行政辦公會、年級班主任會,家長委員會等審議咨詢系統。職能部門其主要職責分別為:
(一)辦公室:(設主任1人、副主任1人)負責學校黨務工作管理,在黨支部書記領導下辦理黨務,參與政務、處理事務、搞好服務;負責綜合協調、公文處理、組織會議、信訪處理、檔案管理、對外聯絡、組織重要活動、綜合管理服務等工作。
(二)教務處:(設主任1人、副主任1人)負責課程的落實、教學計劃的編制、教學資源的調配、日常教學事務的處理、教學考試的評價、課堂教學的改革、招生、學籍管理和教師繼續教育等工作。
(三)政教處:(設主任1人、副主任2人)負責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做好學生的日常管理、強化班主任和學生骨干隊伍建設、做好學生心理健康與咨詢、組織學生開展第二課堂與社會實踐活動、加強與團委的配合等工作;負責學校治安綜合管理,貫徹“依靠群眾,預防為主,確保重點,保障安全”的方針,維護師生安全和教育教學正常秩序。
(四) 教科室:(設主任1人)負責學校教育科學研究管理指導、研究培訓、新課程改革和提供資訊等工作。
(五)總務處:(設主任1人、副主任1人)負責學校財務、總務、基建、校產管理、綜合服務等工作。
(六)各職能部門按照“層級管理、分工負責”的原則,在校長的領導下履行規定職責。學校內設機構負責人的任命機制按照《三岔中學中層干部競聘上崗實施方案》執行。
第十一條【管理制度】 學校建立健全章程統領下的學校規章制度體系。
(一)學校依照法律和本章程,通過民主程序,建立、健全配套的各項規章制度。學校規章制度包括規范性制度、程序性制度、評價性制度和獎懲性制度,制定各崗位的崗位職責。
(二)學校內部管理制度立、改、廢的程序為:由各部門定期對管理制度進行整理;清理出不符合新形勢的制度;各部門提出新的或修改制度的初稿;校長辦公會討論通過;支部委員會和校務委員會通過;重大制度或涉及教職工切身利益的事項經教職工大會討論通過;公布實施。
第十二條【校務公開】學校依法依規實行校務公開。
(一)主動公開的事項。
學校依法實行信息公開,切實保障教職工、學生、家長、社會公眾對學校重大事項、重要制度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
公開的事項:學校發展規劃,工作計劃、改革方案和各項規章制度;教職工聘任和解聘,定崗、定編、崗位缺員情況,崗位聘任過程及結果;學校年度財務預算、決算、重大財務的收入、支出情況;教職工福利補助方案的制定和落實;職稱評定、考核、評優工作,中層干部選拔和任用;領導干部評議和廉潔自律情況;學校領導和中層干部述職評議,測試過程結果;大宗采購活動;基建維修項目招標;其它教職工關心并適宜公開的事項。
(二)依申請公開工作機制。
提出申請;校長辦公會研究;確定公開范圍、公開程度、是否涉及影響他人;向申請人公開。
第十三條【糾紛解決機制】 學校依法健全校內糾紛解決機制,綜合運用信訪、調解、申訴等爭議解決機制處理學校內部各種利益糾紛。
學校建立校內申訴制度。分別成立校內學生申訴處理機構和校內教師申訴處理機構,明確申訴處理機構的人員組成、受理及處理規則。
第十四條【辦學監督】 學校依法接受教育及其他政府相關部門的管理和監督,接受社會、家長的監督,聽取社會各屆對學校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第三章 學校的德育工作
第十五條【指導思想和目標】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習近平總書系列講話和關于教育問題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教育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四有”新人。
(一)把學校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位,樹“育人為本”的思想,將德育落實到教育教學服務管理的各個環節。
(二)以創新的精神開展學校德育工作,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結合社會生活實際和學生素質水平,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自律與他律相結合,教育與管理相結合,促進學生認識和行為的統一,綜合素質協調發展。
(四)正確處理繼承和創新的關系,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絡,努力實踐,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的德育工作的特點、規律、方法、途徑,切實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第十六條【管理及要求】學校實行校長負責的德育工作管理體制,成立黨支部書記任組長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由一名副校長具體分管學校的德育工作。
(一)政教處具體組織開展學校德育工作,調查分析學生的思想狀況,根據學校工作計劃和上級文件精神,制定學期工作計劃,指導各年級、各班有針對性地開展活動,加強學生常規教育與班級管理,實行流動紅旗競賽制度,定期召開年級組長、班主任會布置工作,分析問題,通報情況,交流經驗,學習理論。
(二)加強中學生業余黨團校建設,充分發揮團委會、學生會的作用,重視選拔、培養使用學生干部,做好推薦入黨(入團)積極分子培養工作以及評優表彰工作。
(三)加強校內外德育陣地建設,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自主策劃,自覺參與,自我教育,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四)加強家校協作協會建設,充分發揮三結全教育網絡的作用,創設良好的校內外育人環境,努力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五)建設一支專兼結合,功能互補,整體優化的德育工作隊伍,充分發揮年級組長、班主任在學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各學科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在教學活動中自覺進行德育參透。全體德育工作者要加強學習,創新實踐,開展科研,努力探索,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六)班級是學校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單位。做好班級學生的教育工作,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培養他們自我教育與自我管理能力,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是學校德育工作取得成效的基本保證,班級科任教師集體要在班主任的協調組織下、開展有針對性的德育工作,共同促進班集體建設。
(七)組建班、級、校三級家校協作協會,定期開展活動。
成都高新三岔中學
二〇一七年四月